由“工”入“匠”深耕育“才”沃土——首钢矿业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5-01-20 08:56:43“1人获评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14人获评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能手,4人获评首钢技术能手,85人获评矿业技术能手,6个单位获评竞赛优秀组织单位……”日前,首钢矿业2024年度职业技能竞赛总结表彰会召开,总结竞赛成果,交流工作经验,表彰先进典型,动员明年工作。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2024年以来,首钢矿业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畅通工匠成长路径,培育匠才成长沃土,营造崇匠育匠氛围,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强动力。
赛场选马,搭建技能人才“竞技场”
初冬的朔气蔓延开来,但竞赛场上却洋溢着旺盛的激情和高昂的斗志。掘进台车竞赛现场,杏山铁矿参赛选手李冰熟练操控设备,对准台车正前方8.5米处摆放的“米”字支架,将焊接在钻头上直径5毫米、长度300毫米的白钢焊条,轻轻点进约2厘米宽、填满橡皮泥的定位槽内,精准的操作赢得现场阵阵喝彩。
从仲夏到初冬,从露天到井下,一年一度的“矿业杯”职业技能竞赛成为广大职工瞩目的焦点。2024年度职业技能竞赛以“新岗位、新技能、新作为”为主题,以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为目的,公司层面,选择有代表性的25个工种作为决赛工种,由水厂铁矿、杏山铁矿、培训中心等10家主要单位具体承办,按初赛、决赛两个层级组织比赛;厂矿层面,开展竞赛的工种达到63个,3100多名职工积极投身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600多名选手参加了决赛。半年来,通过各承办单位的严细组织、公正评判,85名选手获得“矿业技术能手”称号。
“职业技能竞赛是提升职工技能水平、推动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平台;职业技能竞赛的规范性、广泛性和激励性,是办赛的关键;职业技能竞赛是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重要载体。”首钢矿业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姚永浦说。
技无止境,再攀巅峰。在组织开展“矿业杯”职业技能竞赛的基础上,首钢矿业还组织职工向更高层级、更大平台的赛事发起挑战。在“马钢矿业杯”第四届全国冶金矿山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首钢矿业共选派26名选手,参加了钳工、露天采矿挖掘机司机、电气设备点检员、磨矿分级工、金属矿井下开掘工等5个工种的竞赛,其中1人问鼎冠军、2人荣膺亚军,14人获得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能手称号,首钢矿业荣获团体优胜奖。“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心里满是自豪与感激。自豪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感激企业给予的培养与支持。我深知,自己的成长离不开企业的培养。”钳工岗位竞赛亚军、马城铁矿职工高树繁说。
“目前,首钢矿业已构建了以‘矿业杯’竞赛为核心,向上延伸至集团、行业和国家级竞赛,向下延伸至厂矿、车间的五级竞赛联动体系,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有序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高质量开展学练赛选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首钢矿业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徐军说。
群众创新,打造技能人才“孵化池”
抓料、回转、放料、回转……走进首钢矿业机械厂耐磨钢球项目耐磨钢球车间厂房,一条正在作业的中频透热锻造耐磨钢球产线映入眼帘。产线下料、搬运、粗锻、锻造等流程已全部实现自动化,产品自动成型,批量制作工艺稳定。
北京市工业(国防)工会产业级创新工作室杨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杨春说:“这条产线是我们锻造班组通过创新实践、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研发改进的,实现了对制作工艺的重塑。”
目前,首钢矿业共有职工创新工作室65个,不仅是群众创新的前沿阵地,更是工匠人才的孵化摇篮。2024年,首钢矿业确定了“145”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作思路,大力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组织开展了一次整改提升、一次专题调研、一次学习对标、一次互动交流、一次成果展示的“五个一”系列活动,人人是创新主体、处处有创新课题的氛围愈加浓厚。一大批从一线成长起来的创新人才推动产生了极具成效的创新成果、绝技高招,取得显著效益,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展现了积极作为。各级工作室全年完成创新课题300余项,60项成果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16个项目获全国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
坚持在创新攻关中育人才。大石河铁矿青工侯建霖担任选矿创新工作室领军人以来,带领工作室成员,完成二次球磨自动加球机自主研发、细破机固定液压马达驱动齿轮压盘桩优化、细破除尘器刮板机加装导轨器等多项技术攻关项目,选矿低品台时大幅提高。2022年入厂的青工郭富友,自加入选矿终端技术创新工作室以来,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引入3D建模技术,将现场设备、管道、结构等全部呈现在虚拟的三维空间中,并采用流体仿真模拟软件,提前对现场关键水路的通过能力进行模拟试验,为终端站全流程试水成功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马城铁矿成立了以张钊、刘建军等劳模和高技能人才为带头人的职工创新工作室,提升全员创新动力,产生了一批优秀创新成果。运输部推进自主创新、“四新”应用及创新工作室升级,实现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职工李昕亮、何俊达在第二届河北省铁路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佳绩。机械厂、矿建公司围绕新产业、新项目与科研院所、高校等开展联合攻关,先后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促进创新成果转化落地,蔡冀奇等一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
坚持以技艺传承育人才。工作室在建设上突出专群结合,将发挥专家和技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与职工广泛参与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技能传承、人才接替,成为工匠成长的精炼炉。易广生是运输部机务段内燃钳工,在机车修理岗位干了将近40年,被同事称作解决疑难杂症的“定海神针”。作为工作室带头人,他信奉“技不独享、艺不藏身”,在围绕生产攻难关、解难题过程中坚持“传帮带”,实现从一个人引领到多数人成才。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徒弟邹凯成为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能手。“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北京市劳模、计控检验中心工控软件开发员马著注重以工程项目为课堂,面对徒弟们遇到的技术难题,他总是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心得全盘托出。在他的指引下,徒弟潘海涛迅速成长为地采自动化建设“标兵”,获得首钢劳模、矿山之星等荣誉称号。
培训提素,打造技能人才“练兵场”
首钢矿业完善建立以培训中心电钳焊基础工种为主、基层单位特色工种为支撑的“1+N”实训基地集群。以培训实战化、现场化、智能化为导向,形成各实训基地培训的课程体系和实训项目,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实训基地年度综合考评,将实训基地打造成为技能人才“练兵场”。
“坚持按需施教、因材施教原则,分层次、分批次、梯度式进行培训培养。对全公司范围内技能人员进行分析,制定到人到岗、分级分层的培养培训计划,划分取证班、提升班、工匠班三个层次。采用“集中+小班”制,每班控制在10—20人左右进行强化培训。”首钢矿业培训中心主任助理王辉说。
2024年,首钢矿业各单位共组织培训421项8614人次,计划完成率100%。职工个人技能提升计划5124项全部完成。在抓好基础培训的同时,还结合生产经营的需要,抓好重点项目培训,促进技能人才队伍全面提素。大石河铁矿围绕终端站六类核心岗位,开展关联生产现场的工艺工序、技能操作培训。矿建公司强化地采作业人员准入考核,开展爆破技术、巷道支护技术、大直径穿孔技能、安全通风等针对性培训,满足地采保供矿生产需要。水厂铁矿针对矿车无人驾驶,组织赴厂家培训和跟随厂家调试测试,满足试运行技能要求。
坚持赛训结合,找差距、明方向、促提升。马城铁矿在转岗培训中,坚持用竞赛检验培训效果,组织开展了大直径台车等多项厂级、车间级竞赛,推动转岗培训深入开展。在参加矿山行业大赛选手培训中,3个月的集训,钳工选手坚持每天做一套工件,以提高实操水平。完成一套工件约需要4个小时,完成工件后再对选手进行CAD制图和理论培训。实业公司在参加集团中式烹调师竞赛培训中,由于人员紧张,无法脱产集训,选手们就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练习,在客场比赛的情况下,仍然获得了冠军和季军。
价值引领,树立技能人才“风向标”
“这几年变化真的很大,如今的技能人才越来越有‘里’有‘面’。”首钢矿业人力资源部劳动人事室副主任刘乐说。
首钢矿业不断健全完善工匠人才选树培养机制,制定了《首矿工匠评选管理办法》,开启首届首矿工匠评选工作,王宝林、康福军、于连有光荣上榜,成为首钢矿业全体技能人员的“风向标”。
“此举一方面是对高技能人才价值的肯定,另一方面是为了激发职工创新创优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工匠人才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得实惠、企业里有地位。”姚永浦说。
“首矿工匠每三年评选一次,每人一次性奖励5万元,同时每月享受工匠津贴。”首钢矿业党群工作部(工会)办公室主任朱亚娟介绍。
“职工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得不得了!”马著表示,这个办法让技能操作人员职业发展的目标更清晰,大家学技术更有奔头。
为全面增强人才活力,首钢矿业倡导蓝领工人通过技能提升可以拿高薪的观念,不断加大高技能人才评聘比例。2024年,聘任技师245人、高级技师以上63人,高技能人员评聘比例达到47.24%。分配突出一线技能要素,确保一线技术工人在总体分配中的权重,奖励分配向一线高技能人员倾斜,让职工切实感受到技能人才受尊重、有前途。
工匠是工匠精神的灵魂和载体,由匠人讲述匠心、由匠人传播匠魂,是弘扬工匠精神最直观、最生动的形式。首钢矿业坚持每年开展“工匠之路”巡回宣讲、“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坚持让优秀一线技能人才走到前台、走上舞台,用劳模工匠的先进经验、典型事迹、感人故事和突出贡献,传递劳模工匠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忘我的劳动热情、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广大职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培育好工匠成长的“沃土”,才能造就工匠、留住工匠、吸引工匠,让工匠型人才在广袤的“平原”上茁壮成长、层出叠现。未来,首钢矿业将进一步提炼矿山工匠精神、畅通工匠成长路径,按照有利于工匠特质发挥的领域、角度积极搭建平台,培育丰厚土壤,助力更多工匠型人才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