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发展绘就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1-13 08:49:05

回望2024年,首钢赓续奋进、笃行不怠,不断深化改革催生创新活力,拓辟新域的脚步从未停歇。首钢发展战略与所承载的社会使命责任高度契合,创新驱动业态变革,产业培育聚焦发展,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产业新姿不断涌现。

从新材料助力大国重器,到新技术保卫国家能源安全,首钢新产业培育、产融结合作为发展新引擎释放出无限活力,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多元发展、硕果累累;在示范引领城市服务、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等方面迈出坚定步伐。

■ 挺起中国脊梁的“首钢力量”

一年来,首钢股权投资坚持“聚焦品牌+提升服务”,以技术创新带动全面创新,全方位推进品牌建设、产业聚焦及新产业培育工作。新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在细分领域展现了较强竞争优势。北冶公司、首钢吉泰安等股权项下单位蓄势聚力、多点开花,新产业发展日新月异,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首钢力量”。

北冶公司自主研制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用超纯净高温合金,助力大国重器取得重要突破。连续三年入选“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同时连续两年上榜2023年新设立的“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百强”。首钢吉泰安研发的高性能铁铬铝合金“蚕丝钢”,打破了国外进口材料垄断,解决了国产燃烧器行业基础材料关键技术瓶颈。“ODS-FeCrAl产品开发及关键性能研究”项目已完成一轮次10kg级实验室样品制备工作,打通了粉末冶金生产工艺流程,为中试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完成一轮次100kg级中试样品制备工作,中试产品的常规力学和高温性能测试结果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水平;成功进行粉末3D打印工艺摸索试制,完成一期原件打印及性能数据测试。首钢工程“带式焙烧机球团技术及应用”,通过西昌300万吨/年带式焙烧机工程性能测试,攻克了国内第一条钒钛磁铁矿带式焙烧机生产的技术难题,申报专利12项。首钢机电积极拓展高端制造市场领域,与清华大学清航空天、北京力威尔等开展合作,实现清航空天的GT200燃气轮机、发动机模型等合同承揽;与北京麦邦天工签订7种精密医疗器械零件加工合同。“结晶器铜板绿色制造技术开发”取得显著成果,已在结晶器铜板进行大面积熔覆试验,熔覆层结合及性能检测合格。结晶器热喷涂铜板过钢量达到25万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最新开发的涂熔倒角结晶器铜板,设计寿命10万吨,目前已在首钢股份上线使用两套。

股权平台以持续推进新产业培育为重要举措,推动产业升级、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发挥平台协同作用,强化市场协同机制,持续发挥市场专班作用,开拓市场取得成效。

首钢实业0.1mm极薄规格无取向电工钢分切工艺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成功攻克技术难题,并形成一套完整具有自有技术的标准化作业规范。目前已成功掌握从0.1mm极薄规格至0.5mm常见规格的无取向电工钢和全规格取向电工钢分条加工核心技术,具备了涵盖首钢智新除自粘结外的各种高端电工钢精密剪切加工和批量生产能力。首钢建设“箱板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应用新型组合墙体快速安装技术,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钢结构卓越产品代表首钢集团参加首届钢结构展会,重点展示了近年来研发和实践形成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大跨度钢结构、复杂钢结构和超高层钢结构等优势技术和卓越产品,展现了首钢建设品牌风采。首自信“基于AI群控技术的建筑节能分析与管控平台研发与应用”,围绕能碳管理与建筑环境舒适度的平衡展开,充分应用物联网、AI技术构建首钢园东南区1∶1的智慧建筑孪生体,研发了设备管理、能碳管理、故障诊断、负荷预测、模式化管理、联动控制等功能模块,实现了建筑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控,平台嵌入了基于AI时序预测算法的光伏“源—荷”协同控制、基于AI耦合性算法的新风空调末端联动控制、基于AI群控算法的冷热源高效控制方法等AI算法,应用于首钢园东南区负碳楼,取得20%—30%的节能效果,平台逐步实现产品化发展,将助力公共建筑在低碳、高效、舒适状态下运行,准备推广应用于北京艺术中心、中国气象局等大型公共建筑项目。首钢城运积极开拓智慧交通领域项目,与智能院围绕智慧网联、智慧城市、自动驾驶,以及股权投资等合作内容与模式进行交流,共同探索车路云一体化在智慧交通领域的应用。

■ “双碳”战略的“首钢实践”

首钢朗泽作为将合成生物技术应用于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行业的全球先行者,深耕合成生物技术领域,不断创新项目拓展方式,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轻资产运营取得新突破,为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贡献积极力量。

首钢朗泽已于2024年11月启动河北首朗二期项目,并将采用二代负碳技术建造。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河北首朗二期项目是中国第一个采用二代技术的规划项目。该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将成为全球首个能够利用钢厂产生含CO2工业尾气生产无水乙醇及微生物蛋白的工业级旗舰项目。

目前,首钢朗泽拥有授权专利216项,已申请注册专利104项。首钢朗泽致力于推进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帮助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为全球提供绿色、经济及优质的低碳产品。首钢朗泽致力于成为将合成生物技术应用于CCUS行业的全球领军者,为碳减排、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围绕构建“双碳”发展新格局,深化“技术+”产业拓展模式,首钢环境坚定不移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坚持“一引领两融合”,积极贯彻落实“八个注重”经营方针,实现了效益效率双提升。

——发挥协同处置效能,生产经营保持平稳。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生态公司生活垃圾进厂量100.16万吨,发电量3.88亿千瓦时;餐厨垃圾收运量超年计划14.65%,处置量超年计划6.9%。长治生物质公司垃圾进厂量超年计划14.93%,发电量1.44亿千瓦时,超年计划20%,创投产以来最高水平。

——紧抓“双碳”契机,市场开拓赢得新突破。首钢环境新能源公司实现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开工建设;资源公司推进建筑垃圾新产品研发应用,与清华大学、北京市公联公司协同完成冷拌沥青产品生产供料1.27万吨。服务钢铁基地“双碳”战略,拓展废钢加工供应1.59万吨;首科公司组建外部土壤修复市场项目部和新业态市场项目部,实施市场激励政策,全年签订合同15项,合同额4.43亿元,全年实现收入2.88亿元,市场开发实现新突破;检测公司探索新客户业务,先后承接古城街道噪声、平谷京磁环保验收检测、北京市城乡供水水质监测等社会项目。

——紧扣“双碳”战略需求,建立“双碳”产业体系。长治生物质公司获批绿证9643个;首科公司以EMC模式完成迁钢3号烧结机CO催化燃烧节能降碳项目建设,2024年9月投入运行,各项参数达到预期要求;厨余项目同步开工建设35kW分布式光伏发电设施;生态公司发挥发电企业优势降本减碳,更换新能源车辆6辆,建设充电桩3个。

■ 布局全国的“首钢服务”

一年来,首程控股“大动作”不断,亮点频频。

在第二十七届北京·香港经济合作研讨洽谈会暨投资香港推介大会上,首程控股达成4项签约合作,充分发挥其在京港合作中的桥梁作用,为两地的经济繁荣贡献“首程力量”。首程控股与中国人寿达成战略合作,助力REITs市场投资迈向新高度;首程控股联合发起北京首程城市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加速培育优质基础设施项目;驿停车与ESR易商深化合作,推进香港物流园智慧建设;首程控股与理想汽车深化超充项目合作,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布局。

2024年初,首程控股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约,获得机场一号航站区(T1和T2航站楼)为期8年的全部停车业务经营权。此次签约进一步巩固了首程控股在停车资产管理细分领域的龙头地位,资产营运网络体系迎来新拓展。本次签约的机场停车业务项目涉及面积合计约49万平方米,停车位合计10407个。针对此项业务,首程控股通过对停车场进行更新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停车资源配置,提升现场服务,统一规划停车功能空间布局,更新智慧停车系统与设备等,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停车服务。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12月,首程控股完成第二期停车资产类REITs——“国君—首程控股智慧停车第二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发行。该产品以北京、重庆、佛山三大城市的停车资产作为底层资产,发行规模3.7亿元,优先级利率2.4%,认购倍数达2.07倍,发行期限为18年(3+3+3+3+3+3)。此次发行进一步强化了首程控股的“资产循环+强运营”商业模式,展现了在资产证券化领域的持续实践能力。继2023年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停车资产类REITs后,本次产品的成功发行再次彰显了资本市场对首程控股在停车领域运营能力的充分认可,标志着公司在旗下资产实现资产证券化的产业循环迈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近年来,首程控股停车业务稳步推进,深耕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及大湾区四大区域,各个区域营运均取得显著突破。2024年以来,顺利完成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停车业务经营权项目运营,通过协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停车场项目、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场项目及张家口宁远机场停车场项目,服务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出行。驿停车以智慧停车为切入点,率先开启行业整合,以“精益运营”和“精准投资”奠定了其国内交通枢纽类停车项目的龙头地位。

作为中国领先的核心基础设施资产服务商,首程控股围绕资产运营和资产融通两大核心业务,形成了“资产循环+强运营”的商业模式,构建了基础设施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闭环。

■ 价值创造的“首钢样本”

一年来,首钢基金主动谋变、主动迭代,做集团企业资本运作及融资方案的设计者、做服务集团产业链的整合并购商、做新质生产力企业成长期的陪伴者、做推动企业高质量稳健发展有价值企业。

——服务集团企业资本运作及融资方案

助力集团企业资本运作。2024年,协助首佳科技引战,融资1.29亿港币。通过产融结合和资本运作,目前已累计回流及投资首钢集团内项目241亿元、投行服务为集团融资121亿元;助力首钢在港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和重塑主业,首程控股等5家上市公司自2018年实现了连续六年盈利。

以REITs为抓手助力资产盘活。做好存量项目首钢绿能REIT管理的同时,有序推动首钢保租房REIT、首钢园公募REIT等增量项目发行。2024年,突破性解决集团资产难以办理房产证的历史遗留问题,探索出一条通过资产纳保,保留划拨地办理房产证,推进保租房REIT盘活资产的新路径。

——服务首钢集团产业链整合并购

首颐医疗带领旗下各医院持续改善营业收入结构,业绩持续向好,旗下医院改制以来营业收入增长44%,利润增长9倍。2024年,首颐医疗实现有效收入同比增长11%,净利润同比增长44%,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例次均实现大幅增长。其中旗舰医院——首钢医院有效收入同比增长17%,净利润同比增长70%,出院人次、手术例次增长20%,主要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首钢医院多措并举强化学科优势,加强人才梯队建设,累计引进学科带头人31名;充分发挥北大医学部资源优势,与北大人民医院、北大肿瘤医院形成深度共建,探索建设研究型医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院运营效率,总床位数突破3100张,病患收治能力持续提升;投用多种高端医疗设备,填补京西地区多项空白。持续扩大非医保业务占比,特需门诊、军休门诊、特需病房、国际病房等开诊,以“无痛胃肠镜项目”为起点,推动商保合作。开展多元化品牌营销,在自媒体平台打造名医团队,创新开展“工会健管”“街道惠企联盟”等特色服务项目。

中航基金坚定不移走“专精特优”发展之路,积极应对资本市场形势变化,继续推动公募REITs产品落地,强化特色,实现债券业务扩大规模,权益业务有所突破。

——服务新质生产力企业成长

推动产业精准投资。坚持“低频大额、不赋能不投资”的理念,在产业投资方面,投资了理想汽车、北汽新能源、毫末智行等一批优质项目。2024年,地平线实现港股上市、凯普林科创板IPO过会,银河通用项目已启动后续轮次融资,最新估值已提升近一倍。在母基金生态打造方面,副中心基金持续挖掘股权投资机会,为园区引荐优质企业,协同投资机构,共同为被投企业赋能。机器人产业基金秉持“投科技、引链主、强赋能”的投资理念,筛选全国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300多个,完成投资11个,投资金额9.62亿元,其中,7个项目已顺利开展后续融资,2个项目增值超过100%,3个项目增值超过50%,基金净值达到1.25倍。宇树科技、万勋科技、粤十、苏州星海图、沃兰特等5个项目从外地招引进京。

着力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践行“基金+基地+产业”模式,引入国内外知名产业集团、政府资金、金融机构共同参与项目投资,累计设立多只专项园区建设基金,募资规模超300亿元。投资、建设、运营首钢园百万平方米产业载体,业态涵盖产业办公、商业、公寓等品类,持续致力于将首钢园区打造成为专精特新、科技独角兽、上市公司的培育基地。通过基金投资协同、龙头企业引领、重大项目带动、产业创新基地等多种方式进行产业导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陆续吸引了航天长峰、景嘉微、达尔文细胞生物、中国化学等上市公司、央国企、专精特新等70余家企业入驻,注册资本合计超26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70亿元。

窥一斑而知全豹,一年来,首钢新产业迅猛发展,产业聚焦不断延伸,不仅为首钢改革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更是成为了“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发展战略框架下不可或缺的元素。

当下的首钢,正牢牢把握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共奋进。在新材料、新能源、环境、静态交通等新产业领域,主动适应行业规律、市场竞争规律,逐步形成规模化经营优势,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竞争力。

从跟跑到领跑,从首个到龙头,创新驱动业态之变,激发了新业态动能。新产业培育作为发展新引擎释放出无限活力,产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首钢正在创造更多种可能,在全新赛道中以“首钢新姿”成为解答时代命题的生动诠释,在新时代留下独特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