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首钢,绘就发展新画卷
发布时间:2025-01-03 08:34:22
天空湛蓝清澈,白云飘逸悠扬,树枝间传来阵阵鸟鸣,在晴朗的冬日里,奋斗与荣光、收获与喜悦,所有美好如约而至。一年来,首钢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一引领两融合”,加大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力度,提升绿色环保绩效水平,自觉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决策和生产经营全过程,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激荡澎湃,绘就了企业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 技术引领,向新逐绿
清洁生产、绿色工厂、循环经济、节能减碳……在“八个注重”经营方针指导下,首钢发挥技术创新引领作用,于锻造高水平环境保护的“长板”上持续发力,将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推进钢铁工艺流程绿色化升级,创新性引领性技术攻关尤为重要。2024年,股份、京唐强化铁前技术攻关,高炉球比、富氧率稳步提升;推进转炉大废钢比冶炼攻关,股份开展12炉大废钢比低碳产品冶炼试验,废钢比最高50%,京唐实现50%大废钢比汽车板IF钢7炉连浇;深入开展界面节能攻关,股份、京唐铁水温降创历史最好水平;打造具有首钢特色的低碳工艺路线,股份近“零”碳排放冶炼高品质钢示范项目、京唐近“零”碳炼铁熔炼炉科研项目扎实推进。
创新是态度,更是行动。一年来,集团安全环保部召开节能技术交流会,制定下发年度低碳工作方案、极致能效攻关方案、吨钢能源成本管控方案并推进实施,主要单位重点工序能效水平稳步提升,股份8号烧结机、京唐2号烧结机荣获2023年度全国重点大型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冠军炉称号。京唐建成烧结综合喷吹系统并投产运行,创新实现“废烟气协同天然气喷吹+烟气内循环+烟气外循环+加湿喷吹”等多项技术集成,获得工信部重点行业工序能效“领跑者”称号。京唐、股份争创行业标杆,成为钢铁行业“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
耗用更低的碳实现更高产出,绿色产品低碳竞争力得到提升。2024年,围绕高端产品和供应链降碳方向,首钢与世界知名冶金设备供应商达涅利合作打造近“零”碳排放高品质钢项目,持续开发高强轻量化、长寿命高耐蚀、电工钢等绿色产品。股份新能源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电工钢、取向硅钢和京唐高强轻量化产品、长寿命高耐蚀产品均超额完成计划。
聚焦集团培育布局的绿色产业版图,各个板块活力迸发。2024年,北冶光伏新能源组件用磁传感器材料、吉泰安光伏发电晶硅热处理材料等高端绿色材料销量同比增长,拓展了绿色材料供应。环境公司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纳入北京市重点工程计划,正加快建设中。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就在身边。2024年,首建坚持绿色建筑理念,完成6项装配式建筑自主研发课题立项,累计完成装配式建筑结算收入6.16亿元,完成装配式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首钢地产秉持“用心细筑、绿色未来”的发展理念,探索节能环保新技术,完成绿色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两个在建项目获得住建部等相关单位绿色建筑二星级认证。
既有“星”光闪耀,也有独树一帜。随着生物制造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前沿技术发展,首钢朗泽又迎来新的增长点。2024年,全球首套利用钢厂含CO2工业尾气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合成无水乙醇的万吨级示范项目顺利开工,依托“菌种研究—中试放大—工业应用—产业推广”创新体系,采用首钢朗泽自主研发的气体连续生物发酵技术,以首钢京唐含有CO2的焦炉、转炉煤气为原料,经气体预处理、发酵、蒸馏脱水等工艺流程,生产无水乙醇和新型饲料蛋白。该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一批)》,每生产1吨乙醇,可直接消耗CO2约0.5吨,符合国家“双碳”战略发展方向,可广泛应用于钢铁、焦化、石油炼化等领域,对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向新逐绿,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放眼集团内外,首钢正在以降碳为重点的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集团生产经营、社会效益协同发展,坚定不移用绿色发展的新成效赋能新质生产力。
■ 高效管理,护绿前行
首钢沿着绿色发展之路,坚定前行。2024年,集团深入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制定“双碳”工作方案,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以深入贯彻落实排污许可制为抓手,坚持把减排控污放在企业发展最突出的战略位置,通过持续实施“首钢集团绿色行动计划”,将生态文明意识根植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绿色计划,夯实发展基础。一年来,集团各单位结合实际,有序实施绿色行动计划。股份、京唐围绕保持环保绩效A级目标,对照《河北省重点行业环保绩效A级标准(试行)》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治理措施,着力推进迁钢高炉热风炉燃烧器优化改造、京唐钢轧部除尘系统完善等项目,持续提升治理效能。长钢持续推进污染深度治理,全力推进焦炉烟气脱硝提标改造等项目,环保绩效再次晋级,升至A级。通钢、水钢围绕现有突出问题,结合超低排放改造时限要求,加快推进通钢锅炉脱硫脱硝和水钢烧结机烟气新增脱硝等项目。集团公司组织专家团队,对通钢、水钢、贵钢开展超低排放帮扶,结合国家政策和属地政府要求,全面梳理超低排放治理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提出切合实际的改造意见和超低排放监测评估建议,并按月调度,全力推进。
体系建设,强化管控能力。扎实推进环境责任报告体系建设,股份、京唐,以及长钢、水钢、通钢、贵钢完成2023年度环境责任报告编制并发布。深入落实极低成本运行理念,集团安全环保部组织制定钢铁主业单位2024年环保成本管控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降本措施。此外,股份、京唐、水钢等单位不断完善专业管理制度,钢铁主业及非钢重点单位强化应急体系建设,完成预案修订及备案工作,冷轧、实业等单位开展应急预案演练,京唐、长钢、贵钢等单位强化辐射安全管理,相关岗位培训覆盖率达100%。
提高站位,完成保障任务。2024年,集团领导带队以“四不两直”方式,先后对首钢环境、冷轧、北冶、首建等单位开展专项检查,强化各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各单位领导带队以“四不两直”等方式,开展多层级检查、整改隐患。启动多地协同联动保障机制,全面完成重大活动、重要时段和重污染天气期间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围绕节假日、服贸会等期间的保障要求,通过完善方案、开展现场检查、动态调度等方式有效落实保障措施,强化协同管理机制,统筹安排生产检修与污染物减排。
超低排放,淬炼发展成色。2024年,集团各单位绿色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实现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实施分类、分层、分级动态管控,充分发挥“一证式”管控的高效、集中、精准作用,不仅污染治理装备和治污技术实现全面升级,环境管理能力、治理效能和合规水平均有大幅提升。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名单的股份、京唐、长钢、贵钢、吉泰安等单位,持续推进节能减碳。股份依托固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将高炉矿渣、转炉钢渣、脱硫灰、精炼渣等固体废物转化成高附加值新型绿色建材产品,推进产业链深度协同,成功实现大宗冶金固废资源循环利用,行业内示范效应明显。京唐稳定实现55%以上大比例球团冶炼,从源头提升清洁生产水平,成为绿色低碳新样板。在2024年度EcoVadis(全球规模最大的企业社会责任评级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认证评级中,京唐荣获EcoVadis“银牌”认证勋章,在来自全球不同行业的超过十四万家注册企业中排名前8%,在全国钢铁行业L型(大规模)企业中排名第一,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迁钢、京唐双双被评为2023年度河北省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优势企业,京唐荣获绿色发展优势企业,并入选工信部“无废企业”典型案例。
生态修复,重塑矿山新颜。首钢忠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持续加大绿色矿山创建,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一年来,通钢、矿业、首控、矿投、水钢等涉矿单位,按照集团统一部署要求,结合属地政府要求和矿山生态修复年度计划,通过强化系统性管控、定期调度和现场督查,确保矿区整治和土地复垦等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护绿前行,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2024年,首钢坚持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推动环境质量和清洁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成绩单”。
■ 优势汇聚,增绿添金
驰而不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汇聚更多优势,为绿色发展之路做实融合、做强支撑。一年来,“绿电+绿氢”及绿色金融的助力,促进首钢可再生能源应用水平显著提高。
阳光照耀下,首钢多地一排排光伏板熠熠生辉,不断积蓄着自然馈赠的“伏”利。冷轧二期1.96MW光伏项目、矿业100MW光伏项目、京唐23MW光伏项目、凯西8.8MW光伏项目相继投运。同时,集团加强与京能集团战略合作,进一步推动绿电交易量提升,有效降低了碳排放履约成本。
光伏成为成本最低的电力能源 ,而绿氢则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制造氢气,因其在生产过程中基本没有碳排放,它也被称为“零碳氢气”。2024年,首钢技术研究院跟踪行业电解海水制氢、光催化剂分解水制氢、SOEC电解水制氢、金属裂解水蒸汽制氢等新技术研发情况,开展相关交流;股份关注产业动态,调研周边区域氢资源分布;京唐与相关科技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锁定绿氢资源,并计划在管道材料和光伏支架材料供应等多方面合作。
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无论是设备更新改造,还是节能降碳技术研发,都面临着资金需求。关于绿色发展中的资金支持,首钢有着深刻洞见与探索实践:以金融力量服务绿色制造。2024年,首钢进一步协调集团内外资源,推动绿色低碳金融业务开展,为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基金公司推动国寿绿色基金和首钢绿能REITs计划投资、扩募资产库储备。财务公司完成绿色贷款管理办法修订,并向人民银行申请参与绿色信贷业务,获批专项资格;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绿色信贷投放8.3亿元。
拓宽渠道、多措并举,引导、调动资金更多地流向环保、节能、清洁等领域,绿色金融在推动首钢绿色低碳发展中大有可为。
■ 绿色蝶变,更可持续
高炉、料仓、亭台、栈桥……走在首钢园的绿水青山间,硬核与秀丽交织,一处处风景美如画卷。园区是首钢的窗口,也是北京市“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承载着“文化复兴、生态复兴、产业复兴、活力复兴”的光荣使命。首钢园开发始终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主线,把生态复兴作为前提和基础,把“依法规划、制度严明、技术可靠、闭环管理”作为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的基本遵循,持续改善老工业区生态环境,助推实现从火到冰、从厂到城、从传统到现代的绿色转型。首钢园打造国内首个C40正气候发展项目,进入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荣膺工信部“优秀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示范案例”、住建部“中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际卓越规划奖等国内外奖项。一年来,园区通过生态修复、景观生成、风貌塑造等方式不断焕发绿色生机,工业遗存保护利用和生态恢复有机融合,园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品质得到持续提升,首钢园成为工业遗存场地生态恢复典范、绿色转型示范区,亦成为ESG中国·创新年会永久会址,意义非凡。
近年来,集团持续完善ESG管理体系,连续十三年发布首钢集团社会责任报告,成为世界钢铁协会《可持续发展宪章》成员单位。2024年,发布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入选《钢铁行业社会责任蓝皮书(2024)》优秀案例,展现出企业在环境、社会、治理、价值四个维度的履责实践。不断提高ESG治理水平,首钢股份成为全球首家实现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的企业,股份与京唐通过国际认证机构(SGS)碳认证,入选行业首批“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企业,持续输出超低排放管理经验,累计帮扶六十余家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实现“绿色制造”到“制造绿色”的转变。逐步增强ESG影响力,集团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先锋100指数”前十名,首钢园案例和股份案例,分别入选央广总台2023年度、2024年度《ESG卓越实践报告》。首钢园发布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CASS—ESG6.0)园区开发行业》和《首钢园2023年绿色发展专项报告》两项成果,为国内园区开发提供了“首钢模式”。
结合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从钢铁制造到城市服务,企业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融合,ESG实践落地生根,首钢正加快打造面向绿色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 数字创绿,智造场景
在首钢股份生产一线,职工充分利用能源动态管控系统强大的数据监测功能和技术手段,对各能源介质实行有效在线调控,及时、快速、合理地平衡高炉煤气,努力做到煤气“零放散”多发电。
大屏幕前,工作人员移动电脑鼠标,目标点位的实时污染物排放状况即可一览无余,这是京唐搭建的环境在线监测、统筹管控数字技术平台工作场景,可实现钢铁生产全工序无组织排放的高效精细治理。
没有铺天盖地的乌烟瘴气,煤焦粉、煤灰、水渣等通过“一站式”运输,货物全程不落地、不换装,听起来“神奇”的运输方式,已在长钢长铁绿能物流园实现,较传统运输方式相比,封闭式的运输方式不仅节省了全程运输时间,还大幅提升了清洁运输能力。
…………
一年来,集团各单位紧紧抓住数字技术变革机遇,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加大数字技术应用力度,打造更多智能化工厂、智能化产线、智能化工序,实现“让数据说话、靠数据分析、用数据决策、依数据执行”,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决策赋“智”、为生产经营赋“能”。
一方面,不断深化钢铁产品生命周期评价(LCA)体系建设。股份、京唐等单位完成基础数据收集、因子数据库更新、组织层面的碳排放量核算,以及众多客户产品碳足迹核算;持续优化LCA数采平台,开展产品基础数据质量等级评价,提升碳足迹核算准确度,设计采购端数据收集及核算功能。
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数智化升级改造。冷轧“灯塔工厂”二期项目着力推进了知识图谱、智能检化验、镀锌智能操控、无人天车等项目的优化迭代;京唐会同相关专家,针对碳管理平台开展多次技术交流和现场咨询,掌握碳排放管理信息化平台功能、运行情况及与管理体系耦合情况,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矿业推进马城铁矿运输水平电机车智能运行和派配矿算法研究……
2024年,集团绿色发展与“智慧环保”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数字化、智能化在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等方面赋能显著,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绿色低碳的首钢场景。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