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钢要闻

技术创新在现场 就是一“环”接一“环”——记首钢股份炼铁作业部高炉作业区机械点检员邓振月

发布时间:2024-11-20 17:21:03

d2448d885956910db627fecb46e830ff.jpg

邓振月在现场排查设备隐患。

松柏苍翠欲滴,银杏满树金黄。首钢股份三高炉背靠龙山,臂揽沙河,更显威武雄壮。

三高炉的平台上,天车运转紧张有序,吊运着浇注料大包跨过高炉出铁口,奔流的铁水光亮耀眼,照亮了邓振月黝黑的脸膛。邓振月是首钢股份炼铁作业部高炉作业区机械点检员,也是集团级邓振月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看着高炉炉顶装料系统设备常出故障得到圆满解决,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固化作业标准 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由炉台向炉顶拾级而上,首钢股份的远山近水尽收眼底。邓振月一边介绍工作场景,一边演示。他一锤一锤敲打着紫铜垫,为的是保证密封阀螺栓与软化后的紫铜垫紧密贴合。这一番演示,也勾起了他难忘的回忆。

时间回到2018年,邓振月问张华师傅:“咱们高炉炉顶的检修周期为什么这么短时间啊?每次检修大家都要24小时工作,多辛苦啊!要是能再延长一些多好啊。”

“我也知道辛苦,可是咱们的上下密封阀胶圈是制约高炉炉顶检修周期最薄弱的环节,如果不能按周期定期更换将会导致高炉被迫停风在线更换,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尤其是下密封阀检修时,每个细节必须检查到位。”张师傅表情严肃地说。

2019年的几次被迫停风,直接影响铁水产量。每次停风都需要开炉喉人孔,点火后在线更换下密封阀胶圈。在线工作温度超过50摄氏度,即使通过风机通风降温,阀板还是烫手。戴着长管呼吸器,还要面对高温的烘烤,这一刻仿佛能清楚地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正是经历了这些苦,邓振月立志要彻底解决这个高炉炉顶密封阀常出故障的难题。

标准化作业是安全保障之首,更是设备检修作业的重中之重。密封胶圈透压、密封阀胶圈压板螺栓螺孔透压多由作业过程不规范造成。在股份公司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邓振月和团队成员针对问题表征,积极推进标准化检修作业。一条条措施得到落实——压板12条螺栓采用半扣高强螺栓;紧固必须采用力矩扳手并统一力矩;紫铜垫必须淬火软化处理……

不仅如此,更换新胶圈后,清理阀座肉眼观察没有缺陷后,还要涂上石笔,开关两次密封阀后打开,根据胶圈上整圈压痕的有无、粗细等可分析出4个方面8种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调整完成后,需再次试车并用0.25mm塞尺进行整圈试塞,塞不进去即为调试成功。通过使用这个方法,从未出现过因密封阀故障在线停风的问题,邓振月也因此获得一项“高炉炉顶料罐密封阀调整方法”发明专利授权。

锁定关键环节 从偶然到必然的归纳

由炉顶向主控巡梯而下,高炉运行的视频曲线一目了然。邓振月向记者悉心讲解着风量、顶压、喷煤、富氧等趋势。从布料到出铁的各个技术细节,他也如数家珍。正是因为对关键环节的细致把控,他解决现场问题更显得心应手。成功解决“下密封阀关闭不严”问题,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高炉煤气的高效利用,不仅为企业降低了成本,更体现了首钢在绿色低碳方面的责任担当。在高炉炉顶煤气全回收系统投用之初,主控岗位人员反映“料罐出现了增压的现象”。

增压,意味着均压后下密封阀关闭不严,炉内气体串入了料罐内,密封胶圈长期受串气影响,会导致胶圈损伤。经过排查,发现阀座板结物大幅增加,这是产生串气的直接原因。虽说“水有源头树有根,乐有知音痛有痕”,可如何解决板结物较多的问题,一度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

在冬天的一次检修,邓振月检查密封阀时惊奇地发现,阀座无板结,胶圈完好,这与平时胶圈和阀座受损伤的状况相比,太不可思议了。团队成员通过仔细比对,终于发现了关键所在——煤气均压管道内积水多,流入料罐与粉尘结合,导致阀座部位积灰板结。原来,那年冬天为了增加料罐间歇式全回收煤气管道温度,避免回收管道内积水结冰,在煤气均压管道与回收管道之间增加了DN80旁通管路。煤气均压高温气流长期通入回收管道,不仅解决了冬季回收管道不畅的问题,还避免了间歇式充压带来的冷凝水流到料罐内的问题。

随后,他们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从干法除尘到重力除尘之间煤气均压管道不做保温,通过“冷处理”提高了煤气均压煤气冷凝成水的比例;在煤气均压管道最低点位置增加集水罐,给冷凝水找到了“新归宿”;同时,通过采用测压技术,检测空料罐是否增压,并注意观察均压后是否涨压或泄压,判断上下密封阀是否跑风;利用提尺均压、阀板施加外力等方法,实现了密封阀口跑风部位在线自主修复,避免了密封阀跑风对胶圈造成的损伤。这一举措,实现了该类故障“零”停风的目标,也因此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一种高炉炉顶料罐密封阀的修复方法”。

笃定内心追求 从理想到现实的表达

由主控到炉台环伺一周,参加工作15年来,这个路线邓振月不知走了多少遍。眼里的实景、心头的疑惑与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在邓振月的脑子里不断酝酿交织。高炉点检与技术创新的结合,让高炉检修周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成功需要不断努力,再接再厉才能不断进步。经过不断自主升级设备功能,高炉的检修周期达到了4个月20天。师傅张志宽留下的密封阀调整自制专用工具,时刻提醒着邓振月——“继续延长高炉炉顶检修周期”。

邓振月和创新团队成员利用业余时间查阅各种资料,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经过受力分析、强度刚度计算后,决定在不更换主体结构不额外增加备件费用的情况下,自主对密封阀结构进行改造。阀板结构改造后,同步将胶圈压板由分体内压式设计为整体外压式,不仅降低了施工人员调整密封阀的技术难度,还解决了每条螺栓脱落透压的问题。

为了适应高炉提顶压要求,他们将阀板厚度适当加大,并将胶圈加宽、加厚处理,解决了胶圈易压透的问题。阀座阀口的半径由R8变成R12,不仅解决了阀口易磨损问题,而且通过增大接触面积,降低了对胶圈的损伤。这一方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赞同,并经首钢工程审核通过。利用二高炉中修期间上线试运行,运行效果良好,检修周期较原来最长延长了25天,节省备件费用近百万元。2024年7月,一高炉中修期间,这项技术又推广到了一高炉,并公开了一项发明专利:“一种高炉料罐密封阀”。

一步一个脚印,一“环”接着一“环”。基于现场设备的技术创新,在诸多问题中逐步优化,在细节上进行不断完善。面对生产运行中的新问题,邓振月和同事们不惧挑战、迎难而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创新的汗水洒在了现场。他们正朝着前辈们的期待,朝着企业发展的方向稳步前行。


公司声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