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细分领域的掘金者
发布时间:2024-08-28 16:42:05
科学家心声
非常荣幸能获此殊荣,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北冶创新团队的鼓励和鞭策。感谢集团党委的信任、鼓励和培养,感恩同事们的帮助、宽容和支持。多年来,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勇毅前行,见证了一次次国家重大需求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的艰辛历程,也收获了成功后的喜悦之情。科学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信仰,我会一如既往地兢兢业业工作,秉承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传承发扬首钢精神,创造北冶品牌!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从追赶到领跑,从青丝到白发,30余载岁月如歌,知识报国初心未改,首钢情怀深藏心间,他始终将国家需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摆在首位,瞄准高端材料需求孜孜不倦刻苦攻坚,他就是第二届首钢二级科学家获得者——降向冬。荣耀的注脚是对信仰漫长岁月的坚守,是对困难乘风破浪的执着,是对创新义无反顾的勇气。
强企创新突围,逐梦国之重器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这是首钢百年发展的浩荡回声,也是降向冬作为首钢科学家践行强企报国之志的决心和态度。
2024年初,我国自主研制的300MW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总装下线,标志着我国大功率重型燃气轮机首次走完基于正向设计的制造全过程,全面进入整机试验与验证的最终阶段。我国自主研制的又一国之重器取得重要突破,这其中就凝结着首钢北冶公司的智慧和力量,也寄托着降向冬多年来的报国之志。
降向冬从年少时就立志科创报国,工作以来一直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当降向冬听闻国家决定实施“两机”专项时,他无比激动和振奋。能参与国之重器的研发是多么的荣耀,降向冬不敢丝毫懈怠,立刻组织团队筹备相关材料,积极与“两机”专项具体实施单位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密切对接,最终依托北冶公司深厚的技术基础及首钢人的家国情怀,北冶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与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建立“中国重燃—北京北冶联合实验室”,围绕重型燃气轮机研制对材料的需求,开启对高温母合金关键技术的攻关之路。这条路,一走就是2900多个日夜。
重型燃气轮机被誉为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其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严密封锁,是典型的“卡脖子”工程,其核心部件——燃烧室用的高温合金被国外垄断并在我国申请了专利保护,常规仿制之路行不通,必须要走自主研制之路。
承担项目之初,团队成员深感责任重大,既兴奋又倍感压力,大家对于能不能完成既定任务心里没底。降向冬察觉到了团队的焦虑情绪,立刻组织大家召开动员会,他为大家加油鼓劲:“国家将此重任交给北冶,就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和支持。虽然项目难度大,工期紧张,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拿出首钢人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完成任务。”动员会如一场及时雨,大家信心倍增,个个摩拳擦掌,干劲十足。
随着项目研究不断深入,降向冬越来越发现国外对我国实施了严格的技术封锁,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工艺流程,每一次重大工艺调整都缺少理论支撑。为了找到突破口,他带领团队屡次讨论,屡次论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不清次数的沟通和论证,工艺流程逐渐清晰明朗。
技术创新工作总是持久而艰辛。就在大家为前期研发工作取得突破长舒一口气的时候,项目在实操阶段又遇到了难题:第一炉钢冶炼成分不合格。那一周,沮丧、失落的情绪笼罩了整个团队,士气低落到了极点。降向冬非常镇定地和大家一起分析数据,找寻问题,看到他泰然自若的神态,大家顿时振作了起来,不再纠结失败,而是关注寻找原因。就这样,经过多日排查,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找到了解决办法,掌握了该项关键技术,为后续突破更大的技术问题提供关键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事后,降向冬语重心长地和团队成员谈心:“失败不可怕,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来!出现了问题,我们应该感到高兴,说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不完整的,补上这块短板,也就离突破关键技术越来越近了。我们要不断地突破对现有技术的认识,要找到问题的最核心所在,不断地向极致靠近!”
在降向冬的带领下,北冶公司已高质量完成多项重型燃气轮机专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发明专利荣获中国专利金奖。
项目开展过程中,降向冬经常勉励团队成员,“国家在不同阶段对材料有不同的需求,我们一定要融入国家的重大需求,只有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我们才能找到努力的方向,我们所做的努力才有意义”。
瞄准发展需求,解决“卡脖子”难题
近年来,芯片之争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之一,对芯片的需求量已经达到了惊人的规模。但由于我国对芯片的研究开展较晚,相关设计和制造一直被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制约发展的“卡脖子”难题。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降向冬就敏锐地关注到了芯片制造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仔细剖析芯片组成结构,引线框架进入到了降向冬的视野中。引线框架作为集成电路的芯片载体,起到了和外部导线连接的桥梁作用,绝大部分的半导体集成块中都需要使用引线框架,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但这种高端材料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工艺与国际先进水平代际差距明显。
降向冬审时度势,从那时起,就组织开展了对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的研究工作,为后来实现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进入21世纪,全球集成电路市场飞速发展,降向冬捕捉到国内集成电路封装业对引线框架材料大批量需求的市场机遇,同时北冶公司也面临着谋市场求生存的问题,能不能在引线框架材料领域蹚出一条路,以自主创新占领市场,降向冬没有犹豫,唯有实干才能发展突围。
2013年,降向冬亲自挂帅,开展了铁镍型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从工艺技术研究到关键装备开发全产业链的攻关和探索。谈到当时的抉择,降向冬坚定地说,“企业要生存,就要干别人没干过的,引线框架材料研发就是机遇,只要突破‘卡脖子’问题,不仅对国家发展有意义,也是为企业发展谋出路。”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通过潜心攻关,反复摸索,降向冬团队克服了铁镍型引线框架材料板型、表面质量等方面难题,掌握了大批量生产条件下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平直度的控制、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表面质量分析与大生产条件下的控制等关键技术。
如果技术成果不能支撑产业发展,那它将失去现实意义。掌握了关键技术,降向冬又马不停蹄地带领团队推进成果转化。利用公司现有精密合金生产线,通过新增、改造部分关键设备、仪器,建成国内唯一的高精度、大卷重铁镍型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千吨级生产线,实现了铁镍型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材料批量、稳定生产。产品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实现了进口替代,推进了我国芯片制造的自主可控,解除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材料由国外供货的高额成本和“卡脖子”风险,有力增强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国际竞争力。同时,引线框架材料的技术突破及稳定生产拓宽了北冶公司产业发展新赛道,目前北冶公司已成为全球第二、国内唯一的引线框架材料批量稳定供货商。
厚植创新沃土,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源泉。多年来,降向冬除了投身于科技创新,还致力于为企业健全机制,厚植创新沃土,培养青年人才,培育北冶公司可持续发展动能。
围绕特种金属材料下游应用行业发展需求,降向冬积极谋划和推动公司特色产品的深加工,坚持“科研工程化,成果商品化”理念,探索企业产品及关键技术向产业链下游延伸的发展模式,扩大产品盈利能力和水平,为企业更长远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舞台。他身先士卒,以下游应用为牵引,以重燃实验室为平台,以高品质特种金属材料为基础,形成蜂窝密封件、叶片涂层的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孵化,实现对我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发展更深远的支撑;通过北斗卫星时频钟磁屏蔽项目的开发,他主持组建了北冶公司磁屏蔽材料到制品的全流程服务体系,实现了从材料研发到制品化的无缝衔接,为我国国防装备精确制导、空间站等国家重大装备安全运行及量子计算机等国家重点基础科研设施的高质量科研提供了坚实保障。
除了搭建硬件平台,降向冬还注重提升企业软实力。建立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组建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建立健全试错容错机制、大科研模式、高研发投入等多种有效机制,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干事的热情。在降向冬的影响下,先后培养出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市国资委“国企楷模·北京榜样”等高端人才,形成了引领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北冶公司技术创新成果持续性输出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同事心中,降向冬是一个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人。材料研究所高杨博士这样谈及他眼中的降向冬:“在项目启动会上,他为我们鼓劲加油时,是我们的带头人;在项目讨论会上,他和我们一起分析数据时,是我们的科学家;在项目出现重大问题,他不断鼓舞团队时,是我们的大家长;在团队成员生活中遇到困难,他不遗余力地帮助时,是我们的长辈。”
降向冬始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卓越的眼光、坚定的意志、热烈的赤子之心,带领团队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更高的技术巅峰攀登。工作以来,降向冬承担或参与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3项、首钢科学技术奖2项,带领北冶公司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隐形冠军企业、北京高精尖企业100强、北京专精特新企业100强等荣誉称号。
谈到与首钢的情怀,降向冬不假思索地说:“首钢好,我就好。”朴素的话语,饱含着最真挚的情感,降向冬动情地说:“37年前,首钢选择了我,我也选择了首钢,择一事、终一生,一辈子在首钢这块土地,把北冶做到细分领域的No.1,这是我的追求,也是对首钢培养我的回馈。”
砥志研思 笃行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降向冬深耕材料细分领域30余载,始终践行强企报国之志。在高端材料领域,从追赶到领跑,凭借的是常人所不能的执着坚守,凭借的是对自身的晨兢夕厉严格要求,更是凭借知识强企科创报国的责任担当。
在学习中应对挑战,在发展中不断创新,降向冬带领团队,在关键技术的攻关之路上披荆斩棘,勇毅前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他“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的坚定信念,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作出贡献。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