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钢要闻

首钢京唐发力薄规格培育“拳头产品”

发布时间:2024-08-07 16:24:00

面对市场对薄规格钢板需求量的增加,首钢京唐中厚板事业部随市而动,全力承接薄规格钢板订单,满足客户对极限规格及快速交货的需求。上半年,10毫米以下薄规格供货量同比增加11.3%,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老产线”焕发新生机

-196℃是什么概念?在这样极端环境下,常规钢材早已不堪重负,但有一种特殊的9Ni钢却能坚韧如初。9Ni钢由于其设计使用温度最低、技术含量最高,是中厚板产品所有品种中工艺流程最长、表面质量最脆弱、力学性能要求最苛刻的产品。然而在9Ni钢生产中,最具技术难度的莫过于5毫米钢板的开发,其厚度薄、强度高、表面质量控制难度非常大。5毫米9Ni钢的生产,已经超出了3500这条老产线的设备设计能力,尤其与其它炉卷轧机相比,轧制过程控制难度极大。

中厚板事业部3500作业区工艺技术员李国鹏为了让5毫米9Ni钢能够顺利轧制成功,盯在轧钢现场,与操作人员从辊期安排、加热炉计划排布、坯型设计、轧制规程计算规划及后部物流等方面逐个探讨、逐个测算、逐个砸实。在生产工艺方面更是细上加细,钢坯放在步进炉哪道、铺垫几块、几点出炉、辊速多少,他都反复推敲、反复琢磨……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第一张5毫米9Ni合格钢板终于成功下线。

生产初期,表面氧化铁皮这个“牛皮癣”一直挥之不去、反复出现,严重影响钢板生产效率和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国鹏养成了每天与9Ni钢见面的工作习惯。他在办公桌上摆上了样品,就是想让自己能够每天都能思考寻找“药方”。针对工艺要求,他和团队反复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调整优化,然后分析再优化、再调整、再分析……结合9Ni钢的品种特性,创新性地提出了具有首钢中厚板特色的9Ni钢生产工艺,产品废次降量、修磨工作量直线下降,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直线上升,困扰9Ni钢“入库难”的瓶颈问题终于解决,5毫米陆地罐9Ni钢顺利完成交货。

3500产线实现了5毫米9Ni钢超低温加热工艺稳定轧制并大批量供货,让30多年老轧机蝶变升级焕发新活力。

智能化赋能新技术

加强技术创新,培育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薄规格产品是首钢中厚板大力实施“高端化+差异化”策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中厚板6毫米极限薄规格高效稳定轧制是行业技术难题,由于轧制过程中温降大、板形控制难度大且生产过程不稳定,产量和效率普遍偏低。

在中厚板集控中心,墙上大屏幕播放着产线运行的实时动态。轧钢工吴玉宁看着钢坯沿辊道缓缓进入轧机的监控画面很是感慨:“现在轧钢变得更‘轻松’、更高效、更精准。”通过以信息化、智能化驱动,生产控制更精准,集控中心高效运行,对于薄规格攻关来说更是如虎添翼。

4300作业区工艺技术员杨子江与轧制技术团队瞄准薄规格钢板轧制瓶颈问题,将每次轧制6毫米都作为一次精神上的“战役”。从加热温度、在炉时间控制到轧制每道次压下量和辊缝设定,他都点对点进行固化,并对轧制过程中遇到的异常情况逐步完善轧机自动化程序,使轧制过程达到了稳定控制。在解决了过程控制稳定性问题后,如何提高轧制效率,又成为眼前的一座大山。在杨子江脑海里不断闪现着双机架轧制6毫米的场景,如何匹配粗、精轧道次及压下量,轧制过程温度是否有保障……一系列难题随之而来。杨子江与轧钢技术人员每天“沉”在现场,一项接着一项地进行大胆推演和试验,再逐步细化到方案上。经过不懈努力,他们逐步开发出一套高效稳定轧制6毫米的方法,完善并固化了14项措施,攻克了轧制稳定性、板形控制、厚度精度、高性能指标合格率等多项行业关键共性难题。如今,6毫米生产效率提升60%,板形合格率达90%以上。上半年,4300产线6毫米产量是2023年全年的5倍。

薄规格提量增效不仅助力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也为其他品种钢轧制极限薄规格积累了经验。下一步,中厚板事业部将继续向高端产品发力、向极限规格发力,以优质产品擦亮首钢中厚板品牌。


公司声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