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钢要闻

匠心筑梦的高炉设计者

发布时间:2024-05-15 16:55:26

2D7A56F85778C52BA782A5982DAFE25B.jpg

科学家心声

在家乡江西新余上中学时,经常路过钢铁厂,见到最高、最壮观的建筑就是高炉,也感受到矿石、焦炭装入高炉中冶炼成铁水的奇妙,了解到钢铁被称为工业的“粮食”,更见证了一个钢铁厂带动一座城市发展的历程。工作后非常幸运地参加了首钢高炉扩容技术改造及首钢搬迁调整“一业多地”设计建设,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首钢钢铁事业中,为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次获评“首钢二级科学家”,衷心感谢同事们长期以来给予的支持与帮助,我会一如既往兢兢业业工作,在“双碳”发展形势下,为首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2024年首钢科技与管理创新大会上,毛庆武被评为首钢二级科学家。毛庆武,1967年生,1990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分配到北京首钢设计院,一直从事炼铁工程的设计与技术研究工作。

在近34年的职业生涯当中,他取得的成绩和荣誉颇丰: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0项,国家优秀工程设计奖5项,全国冶金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13项,首钢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5项;参与制定标准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与出版学术著作4部……

——获得北京市总工会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全国冶金建设高级技术专家荣誉称号……

——担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冶金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北京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工程技术系列正高级专业资格评审会评审专家,北京市工程技术系列副高级冶金专业资格评审会评审委员……

毛庆武结合首钢多年科学技术积累、密切关注国际冶金前沿技术发展趋势,立足岗位设计研制国产特大型高炉新型无料钟炉顶设备、新型高风温环保顶燃式热风炉技术、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技术等一系列具有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为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勤奋进取心向星辰大海

河湾港汊交织,湖泊星罗棋布;丘陵绵延起伏,矿产资源丰富;这里是江西省新余市,毛庆武就出生在这块炙热的土地上。

“我的少年那会儿生活是很苦的。暑假期间也是南方7到8月最闷热的时候,别说下地干活,仅仅是从家里走到田间就已汗流浃背。”回忆着过往的毛庆武笑着说。繁重的体力劳动,给毛庆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乡新余多种植两季稻,暑期正值农忙时节——从上一季的收割、脱粒、晾晒,到下一季的整地、育苗、插秧、施肥、耘禾的当口。因为是梯田,农业机械难以使用,全都依靠人力。早晨5点下地,晚上8、9点收工,“披星戴月”是毛庆武少年暑假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顾不上天气潮热、蚊虫叮咬,也管不了肩酸背痛、脖颈爆皮,累极了就在田埂阴凉处眯一觉,渴了找个泉眼洗把脸、喝口水。他开玩笑说:“我可是更早知道‘山泉水’到底‘甜不甜’的人。”辛勤的劳作让他磨炼出了战胜困难的韧劲。施肥的种类、插秧的间距、灌排水的时机、收割的技巧,一项项扎实的生存基本功,他都游刃有余。内心深处靠自己改变生活的种子,那一刻已悄悄种下。

越是砥砺,越是锋利。时逢知青上山下乡,知青们广博的见闻、活跃的思维、幽默的谈吐,感染了年少的毛庆武。一天夜里,他真的梦到自己成为了一名遨游太空的天文学家。后来,有些知青担任了乡村学校的老师,这更激发出了毛庆武学习的兴趣。从小学到高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体育委员、学习委员、班长等班干部职务他也干了个遍。转眼间到了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刻,毛庆武心想自己物理、化学成绩不错,适合学工科,身边又有江西钢厂、新余钢铁厂,能够到钢铁厂“建设家乡”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他果断报考了重庆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得益于在学校一贯的优秀表现,毕业时他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称号。

面对保研北科大、分配到首钢、回乡干事业的选择,又让他犯了难。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他放弃了保研机会;对中国钢铁行业有了更深刻认识的毛庆武被首钢当时热火朝天的景象所震撼,认定了这是值得他奋斗一生的舞台,最终他服从分配来到首钢。

笃定坚毅执着继往开来

“3120主101-1、3126主103、0327主102”一系列图号脱口而出。

30多年来,经毛庆武之手的图纸何止千万张,但这套图纸的编号仍牢牢嵌在他的记忆中。

俗话说“响鼓要用重锤敲”。1990年,毛庆武入职不久,正赶上首钢2号高炉大修。组长李钦听说他是重庆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便有意识地给他交任务、压担子。不但让他把高炉冷却壁、渣口设备、炉喉钢砖、十字测温、放风阀卷扬、软水冷却系统等高炉本体工艺与设备都设计了一遍,还要求他将高炉供料、上料、炉顶、炉体、炉前、热风炉、重力除尘、喷煤、冲渣底滤池、煤气清洗等十几个系统图整合起来,汇成一张总平面布置图。

当时没有绘图软件,也没处“拷贝”“粘贴”,全都要靠着人工一笔一画地将目标图纸呈现出来,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少年劳动时,一颗颗地育种、一垄垄地插秧、一镰镰地收割,一次次认真地重复、一步步专注地推进,练就了毛庆武非凡的毅力。“图纸再多不都摆在那吗?整合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坚定了信心,结合多年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逐步摸清了各个系统之间的连接点,又按照1:200的比例统一比例尺,经过十几个昼夜的“消化”“取舍”“鏖战”,终于将十几张甲1图纸内容整理到一张2.5倍标准甲0图纸上。相当于将不同比例、两个乒乓球桌大小的内容,汇集到了一张香案大小的图纸上。优美的仿宋体字、清晰的逻辑关系、精准的数据标注,赢得了主管领导和同事的赞扬。这次“按图索骥”的经历,也让毛庆武对高炉全系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各大高炉的开炉时间他铭记于心,而且精准到天,像记“孩子生日”一样清楚。首钢厂区4座高炉的扩容技术改造、首钢一业多地钢厂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印度那柯以及津巴布韦高炉的设计和开炉,他都如数家珍。“各地的高炉,是倾注了我们全部‘心血’的作品。干工作时认真、专注,自然记得清楚。”毛庆武真诚地说,“而且每干完一个工程、一个项目、一次改造,我都会作总结、写论文。一是便于总结提炼工作经验,二是可以在行业内扩大首钢的影响力,三是可以当作拓宽首钢设计院内外部市场的‘敲门砖’。”

“虽然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路,但人生的每一步路,都不会白走!”在首钢的建设发展进程中,有些工程蓝图未能变为现实,但为毛庆武开发统筹系统布局、精准项目预算等“第二技能”做好了铺垫。

果然,后续的成功得益于前期的深厚积淀。毛庆武带领团队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先后主持并具体参与完成了新钢、重钢、太钢、宣钢、青钢、中加、宁钢、淮钢、酒钢、涟钢及湘钢等20多座高炉的新建、大修设计或总承包任务。特别是华菱集团湘钢、涟钢的高炉基本为首钢工程公司设计,6座高炉燃料比、工序能耗、生产成本等技经指标均刷新了历史纪录,树立了首钢炼铁技术的品牌。

挺膺担当重任责无旁贷

从求学到就业,毛庆武深耕高炉炼铁技术近四十载,经他设计、大修、改扩建的高炉不胜枚举。经测算,这些高炉的总容积达到了10万立方米,年产量可达1亿吨,超过2023年欧盟27国6441.1万吨及北美地区2861.5万吨铁产量的总和。

在毛庆武的带领下,首钢设计院的炼铁设计理念不仅服务国内,更是走出了国门。在1998年至1999年津巴布韦4号高炉扩容技术改造工作中,首次采用了风口密闭循环软水冷却、炉缸喷水冷却、全液压煤气取样机等技术,毛庆武作为炉体系统设计负责人承担了从设计到现场服务的全过程。特别是最后3个多月,他带领设计院3名同事处理解决安装、调试、烘炉、开炉、达产及生产护航工作一切现场设计服务问题,时间紧,任务重,并且远离设计院后方,即使通过打电话、发传真等寻求本部的支持,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毛庆武除了承担处理炼铁工艺与设备专业现场问题,还需处理土建、给排水、燃气等专业问题,别无他法,只有迎难而上。通过现场仔细观察、向书本学习、向建设施工的师傅学习、向炼铁开炉专家学习,他利用近十年的设计工作经验,及时解决了现场各类问题,得到了时任工程总指挥苏显华的肯定和表扬,同时也积累了丰硕的知识和现场经验,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

“经过18个月的艰苦奋战,建成了当时非洲最大高炉。离开时女儿才刚出生5个月,那会儿打电话有时差不方便,更没有现在的视频电话。回来时,孩子都不认识我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闺女才缓过神来。”毛庆武满怀愧疚地说。

对孩子的愧疚没有改变他的行事风格。异地再战,捷报频传。毛庆武与同事组织设计的煤气低压脉冲布袋除尘技术首次在1000立方米以上的(原)首秦1号高炉上获得了成功,开创了国内外大型高炉应用煤气全干法除尘的先河,迅速推动了此项技术在冶金行业的迅猛发展,也为首钢京唐公司5500立方米特大型高炉煤气全干法除尘关键技术攻关打下坚实的基础。

扩绿降碳技术创新花开

“就说用顶燃式,还是内燃式、外燃式”,在首钢京唐公司5500立方米特大型高炉热风炉型式设计论证会议上,专业大咖各执己见,气氛紧张又激烈。行业专家意见不一,支持上外燃式热风炉专家居多,主要是当时世界上特大型高炉基本上均采用外燃式,有大量成功的案例可循,风险可控。

科技进步要经得起推敲和质疑。毛庆武带领团队经过大量的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和实验,对自己坚持的技术路线充满了信心。会前,他精心编制了《主要型式热风炉的技术方案比较》,分别从炉型结构特点、气流分布均匀、燃烧器型式、空煤气预热工艺、布置紧凑合理、节约钢结构和耐火材料、长寿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降低采购费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赢得了首钢领导和大部分专家的支持。会议最终采用了顶燃式热风炉设计的方案,这为攻克特大型高炉单烧低热值高炉煤气获得1300摄氏度超高风温、高温高压管系无过热低应力、新型环保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等关键技术难题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冶金工程科技进步,引领了国际热风炉技术的发展。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为解决环境、能源和资源瓶颈问题的关键,也是钢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毛庆武主持、组织完成了京唐公司二期3号5500立方米特大型高炉的自主设计,进行了特大型高炉高比例球团矿应用技术研究与攻关、首钢第六代特大型新型并罐无料钟装料设备技术开发、高效长寿高炉冶炼技术及新型高效环保顶燃式热风炉技术开发等,多项设计科研开发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时,他还主持了山东墨龙国内首座HIsmelt熔融还原中国化的技术研究与设计开发工作,优化炉缸耐材材质及砌筑结构、设置渣区铜冷却壁、连续出铁改进为间断柔性出铁、实现矿粉及煤粉混喷,为中国非高炉炼铁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示范。

毛庆武带领团队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升级,在业务上不断拓展壮大。无集中称量站直接上料工艺、矿石与焦炭分级入炉技术、矿丁与焦丁回收技术、高炉大比例球团矿冶炼技术、高炉高效低耗长寿综合技术、软水(纯水)密闭循环冷却技术、炉前出铁场平坦化与机械化、自动化技术、“一包到底”铁水运输技术、高富氧喷煤技术、浓相直接喷吹技术、粗煤气高效旋流除尘技术、高炉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炼铁节能、节水及清洁生产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项目陆续开花结果。一项项耀眼的成就,是毛庆武职业生涯一个个鲜明的注脚,更体现出他深耕首钢炼铁事业的家国情怀。

青丝白首一瞬,春华秋实交辉。毛庆武儿时畅游太空、少年时建设家乡的梦想虽然没有实现,但间接经他之手生产出的钢铁产品,已然奔赴星辰大海,走进千家万户,为大国重器、为美好生活、为绿色低碳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有句话叫“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以说,他是以另一种方式“圆梦”了。


道行险阻 集智攻关

年少时的他,就在田间“披星戴月”的辛苦劳作中品过了“山泉水”到底“甜不甜”,也在内心深处种下了“靠自己改变生活”的种子。当命运之轮将热火朝天的炼铁景象推向他的身边,他坚定信心,认定首钢是值得他奋斗一生的舞台。

毛庆武坦言:“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路。”是深耕高炉炼铁技术几十载、手绘图纸千万张的“知难而进”,练就了他非凡的毅力;是初心与梦想同行、青丝与白发共勉晕染开来的技术创新,引领着他翻越道道“重山”。走进毛庆武“勇敢探索未知之境”的世界,看到的是满载首钢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底色和持久丰沛的创新源泉,感受到的是首钢优秀科技人才创新引领,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的澎湃力量。


公司声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