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钢要闻

创新驱动,“红海”中挺起钢铁脊梁——首钢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专题报道之三

发布时间:2024-01-26 16:45:08

向新而行,脚踏实地、攻坚负重。动能强劲,反复冲锋、持续冲锋。

“十四五”以来,首钢钢铁板块积极行动,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坚持“八个注重”经营方针,深耕产品、质量、成本、服务、技术“五大优势”,以技术创新带动全面创新,支撑企业生产经营取得了百年历史上最好的经营成果。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生产经营更具韧性,彰显了首钢钢铁主业担当,交出了一份底色更浓、成色更足、特色更亮的“精彩答卷”。

——经营韧性不断增强,高端领先产品产量、EVI供货量、钢材出口量等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持续打造比较竞争优势,三大战略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三,打造形成助力大国重器、助力绿色低碳、助力美好生活的首钢高端领先产品矩阵;

——攻克道道技术难关,建成运行“世界首条”,首钢京唐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和股份公司100%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产线,为钢铁行业技术进步贡献“首钢力量”;

——从分散到集中,从有人到无人,智能检测、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各项技术广泛应用,产线实现从“汗水流淌”到“智慧流动”的转变;

——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大力推动钢铁工艺流程绿色化升级,股份、京唐保持环保绩效A级,长钢升至B级,绿色发展优势持续厚植,循环经济产业链引领行业……

■不断完善横向衔接、纵向贯通的创新链条——推进高效制造。坚持“问”在市场、“落”在现场,将技术创新融入钢铁板块经营生产全过程

钢铁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和市场风险,首钢钢铁板块要在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中突出重围,打造比较竞争优势,就要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以技术创新之“进”拓高质量发展之路。各单位注重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融合,持续深化挂牌督办工作,强化精益管理和技术攻关,全员参与到全流程全要素管理中,积极开展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机理的发现基础之上,产业创新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

钢铁板块与首钢技术研究院积极探索“一院多中心”为主体的内部研发体系和以首钢为主、上下游龙头企业协同、高校院所支撑的外部协同创新体系,为科研人员、技术人员深耕机理、服务产线、突破瓶颈、输出成果搭建了广阔舞台。通过不断推进集团内部科技资源的协同共享,实现了三地科技项目立项前的统一策划、统一论证;坚持把创新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环节,解决重大、急迫问题。三年来,累计开展科研项目609项,其中聚焦共性关键技术的重大工艺项目33项,及时高效类项目215项,形成了铁前高效低耗运行等一批关键工艺技术,解决了高强钢扁卷等一批瓶颈问题。首钢技术创新的“发动机”不断提速,在追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过程中,强化了钢铁板块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钢铁板块聚焦极致效率、极低成本、极致能效等方面,开展从用户到用户全流程、全要素对标缩差。股份公司不断深化精益JIET管理,通过给鱼雷罐“穿衣”“戴帽”进行保温,实现日周转率6.3次、铁水温降89.8℃,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京唐公司持续“真对标、对真标”,不断深化QTI精益管理实践,以“三级挂牌督办项目”和“双十缺陷攻关”为抓手,围绕重难点产品O5板开展专项对标,全流程O5命中率84.78%,达到历史最好水平。长钢公司以点带面,引深学巴钢活动,全年23项关键指标50次创历史纪录。水钢公司建立健全了水钢SQTI工作管理机制,全员参与度达到56%并仍在快速增长,全员快速改善成为岗位新风尚。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不但要跟自己过去比、跟计划指标比,还要跟先进同行比。在2022年度“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评审中,股份2号2650立方米高炉,京唐1号500平方米烧结机、5号300吨转炉问鼎“冠军炉”;股份8号360平方米烧结机、5号210吨转炉,京唐1号5500立方米高炉荣获“优胜炉”。其中,京唐1号高炉2023年全年铁水产量再次突破500万吨,既达到了高效率,又实现了低消耗,连续两年创造单座高炉年产量国内第一,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既有微观调控的“巧劲妙招”,也有统揽全局的“大开大合”。面对原燃料市场的波动和企业极低库存、经济用料的管理要求,钢铁板块积极探索生产组织模式,保障生产秩序顺稳。股份公司坚持“快进快出”和“低库存运转”,做好库存清理和盘活利用;京唐公司积极开创“铁海多式联运”模式,有效化解了重要活动、恶劣天气、道路限行等诸多不利因素的交互影响;长钢公司通过小批量多频次采购策略,将铁前优势向全系统延伸,最终转化为钢材单利;通钢公司从减煤种、减矿点、抓操作做起,不断优化配料结构,铁成本比去年进步4个名次。矿业公司千方百计挖潜资源,精矿粉制造成本在同行业规模以上矿山企业保持前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产量、运输总量刷新历史新高。首钢国际强化市场研判做好资源组织,多效协同着力保障基地生产,通过资源串换、紧抓运输时点和产运衔接,充分保障用料稳定安全,保障基地极低库存运行。采购中心精准管控,组织制定各品种低库存保供预案,其中,燃料通过对请批车等环节精准管控,确保达到基地“喷吹煤7天、炼焦煤10天、动力煤6天”的库存管控要求。

高效制造无处不在,技术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今天对创新改善的追求,就是投资明天的竞争力。落实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既要发挥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也要发挥管理创新的支撑作用,要让“坚持办难而正确的事,坚持办羽化成蝶的事,坚持办点石成金的事”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持续提升“制造+服务”能力——推进高品质制造。时机上先行半步、行动上快进一步,以技术创新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攻克“卡脖子”难题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首钢钢铁板块注重创新攻关力度,在参与高水平竞争与服务过程中,积极加大“高端化、特色化、差异化”产品市场布局,在行业竞争中定义高端领先产品,在需求侧增长中定义特色产品,以产业链头部企业满意度定义服务能力,坚持为客户提供最优的“首钢方案”。

持续推进精品制造,瞄准“锻造长板”主攻方向反复冲锋。近年来,钢铁业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开发新产品141项,实现国内、国际首发新产品19个,打造形成了助力大国重器、助力绿色低碳、助力美好生活的首钢高端领先产品矩阵。汽车板重点用户和重点产品持续增量;智新电磁《电工钢企业打造全球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开发与运营管理》项目,让首钢在15年后再获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镀锡板功能饮料、易开盖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镀锡板最薄突破0.07毫米,“蝉翼钢”产品亮相北京冬奥会和党的二十大。家电和专用板保持国内“第一梯队”;搪瓷钢实现国内首家开发并应用于全球单座最大的搪瓷钢拼装罐。敢于向“卡脖子”问题说不,京唐公司建成世界首条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突破设计产能,产线运行水平持续提升,为第三代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技术推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股份公司建成世界首条具备100%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并正式投产,攻破了新一代环形炉技术壁垒,轧制能力更强、控制精度更优、生产成本更低,大幅提升了首钢薄规格取向电工钢产品研发创新能力。截至目前,首钢新能源产品已实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0车企稳定供货8家,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0车企全覆盖,国内每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首钢芯”。

在关键领域、重要方面站在高端、对接高端、坚持高端,才能加快构建精品制造新格局。钢铁板块敏锐把握发展清洁能源趋势,首次提出了满足高水头大型水电站压力管道施工、服役的易焊接高强水电钢板、焊材、配套焊接工艺一体化解决方案。首钢水电钢产品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应用于巴基斯坦塔贝拉电站、埃塞俄比亚吉布3电站及我国浙江仙居水电站等多个国内外大型水电站,对促进我国优势制造产能输出具有重大意义。2023年11月9日,“为梦聚首·钢好同行”2023首钢中厚板产品发展研讨会在苏州举行。首钢中厚板产品获得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钢铁研究总院专家、合作伙伴和相关技术人员的一致认可。产品涵盖造船及海工、桥梁制造、石油管线、电力水利、工程机械、高层建筑、能源储备等14大系列600多个品种,产品系列化、规格全覆盖,完全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供货能力和服务水平位居行业前列。

“首钢—客户”朋友圈不断扩大,首钢服务“金名片”愈发闪亮。钢铁板块敞开胸怀拥抱客户更高更苛刻的要求,不断优化从营销端到制造端的业务推进模式。三年来,首钢把创造效益作为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的中心追求,汽车板坚持“镀锌、高强、外板和合资品牌”方向,拓展日系、宝马、大众等关键客户份额;电工钢高端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升;镀锡镀铬板客户结构持续优化。长钢公司突出普板薄规格、冷轧基料、锚杆钢、结构用材等品种;通钢全力提升FTSR产线薄规格产品比例;水钢抗震螺纹钢应用于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外埠钢企高收益特色产品市场得到巩固。气体公司不仅以“航天氙”助力航天强国建设,还成功向半导体行业供气,开启了该领域的“破冰之旅”,提升了“首钢气体”品牌影响力。营销中心充分发挥钢铁板块大营销、大协同优势,实现板块产品销售工作信息共享和优秀经验互学互鉴,营销服务能力得到增强,相继荣获特变电工“卓越贡献奖”、华晨宝马“最优服务商奖”、长城唯一最高荣誉“真心伙伴奖”、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奖”等奖项。

首钢钢铁产品的创新、产品结构的调整犹如登泰山,攀登在最险要的“十八盘”不能松劲、不能懈怠。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脚踏实地爬过云梯,才能登上“南天门”。

■健全数字化转型管理治理体系——推进智能制造。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首钢发展目标深度融合,推动技术、业务的不断优化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智能制造成为推动科技和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首钢钢铁板块坚持统筹谋划、注重顶层设计,围绕智能生产、智慧管控、设备管理等业务需求,在部分基础共性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突破。通过发展智能检测、无人化或少人化技术、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各项技术,全面支撑了“操作自动化、管控集成化、设备智能化、物流信息化、生产柔性化、工厂数字化、决策智能化”的智能制造新格局。

经营管理脉络的融会贯通,让工业生产从“心中有数”变成了“心中有底”。2023年12月15日,历经141天的不懈努力,首钢集团司库系统提前16天正式上线运行。同步上线了银行账户、资金集中、票据管理、外汇资金、融资担保、内部融资及司库决策分析“6+1”模块,做到所有成员单位的资金信息可视、资金流向可溯、资金风险可控。近年来,钢铁板块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钢铁业产销一体化项目的上线运行和不断完善,大幅提升了产品整体质量水平和管理效率。股份公司开展铁前信息系统建设,在铁前工序建成操作统一、流程贯通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京唐公司全力打造热轧智能工厂示范线;冷轧公司致力于“灯塔工厂”建设,提升全员数字化转型能力和理念,荣获北京市“高端汽车板制造智能工厂”称号;矿业公司持续推进“智能矿山”建设,5G+井下单体设备集中操控技术在冶金矿山行业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火热的钢铁线上,正发生更多从“汗水流淌”到“智慧流动”的转变。

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在逐渐改变着传统制造业的面貌。股份公司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冶炼、企业运营、产品服务、供应链协同等环节充分融合,打造了一键炼钢、一键KR等“一键式”自动控制方式,完成了三烧、1580热轧、酸洗等工序集中操控改造,先后完成10个智能库改造及厂际间18条线路倒运车辆调度,并结合工况条件形成了无人仓储、远程集控仓储等不同的实现方案。冷轧公司瞄准世界一流企业开启“灯塔工厂”建设和数字化转型工作,一期项目全部上线后,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仓储物流效率持续优化,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持续改善,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目前“灯塔工厂”二期建设已启动,进一步推动冷轧公司数字化转型工作。

智能制造不仅仅是能够更好地自动化,更重要的是要让机器替代人的作业。京唐公司建设RPA流程机器人11个,覆盖财务、采购、成本、销售等专业28个业务自动化流程,工作效率提升3.6倍,节省人力成本;建设IT运营平台、安全综合管控平台和京唐移动门户,开发智慧物流管控平台系统、人禁及车辆管理系统、智能循环水系统;厂区5G覆盖率达到17%;推广机器人点位104个;“低碳高效多模式连铸连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荣获国家四部委联合评选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长钢公司按照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原则,结合炼钢炉升级改造,在炼钢工序率先推行数字化和智能化管控。水钢公司在数智转型上做乘法,推进皮带、泵站、道口无人化,推进产线集中操控和工艺优化,实现智能化减人换人,提高劳动效率。

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不仅在车间厂房、操作台前,也延伸到了露天厂矿、千尺井下。矿业公司通过智能矿山建设,以现场无人化、操控集约化、管理智慧化为目标,以“两张图”为载体,搭建了智能采矿、智能选矿、智能运输、智慧管理四大平台。2023年9月份,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和首钢矿业公司联合主办5G+井下单体设备集中操控暨智能矿山解决方案现场会召开,引领了智能矿山行业进步。

智能制造领域技术进步势头强劲,“机进人退”成为制造行业发展的必然。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执行、自决策、自适应等特征的工业场景不断落地,将引发生产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领域的创新与变革。只有把握好数智技术创新这一关键量变,才能全面主导钢铁行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全方位“智变”。

■瞄准“双碳”政策、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价值链——推进绿色制造。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把“双碳”工作纳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全局,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为高质量发展增亮底色。首钢钢铁板块围绕“双碳”目标任务,强化生产组织挖掘潜力,通过强化管理、技术应用、系统优化、能效提升等方式,全方位推进节能降碳工作的深入开展。以环保绩效评级为抓手,以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为转型发展方向,持续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改善。

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股份、京唐保持全工序超低排放A级,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工序能耗指标达到或优于现行国家和地方能源消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制定实施“双碳”工作方案,股份和京唐通过国际认证机构(SGS)的碳认证,入选钢铁行业首批“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开展了球团矿入炉比例、转炉废钢比、铁钢界面铁水降温等技术攻关,2023年吨钢综合能耗比期初下降2.69%。近日,股份公司被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报告评为AAA级ESG企业,稳居入围的84家钢铁企业前列,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ESG之路。

绿色制造不仅仅是环境的绿色化,更重要的是产品、资源和过程的绿色化。股份公司环保综合排放率与环保设施运行率均完成100%,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继续保持环境绩效领跑水平。智新电磁荣获2023年度河北省省级绿色工厂称号。取向电工钢、管线钢、新能源汽车用无取向电工钢、汽车用热轧高强度钢板及钢带等4类产品获评“绿色设计产品”。京唐公司积极开发绿电、绿证资源,履行了宝马产品100%绿电承诺。推进低碳产品认证和组织碳核查,耐候钢产品、中厚板X80管线钢产品被评为省级绿色产品。完成京唐公司2022年度组织层面LCA碳排放核算并通过第三方认证。长钢公司坚持源头治污,全年实施绿色行动计划,荣获“钢铁绿色发展标杆企业”“钢铁行业绿色好技术”“山西省功勋企业”“长治市第一批大气污染防治先进工业企业”等荣誉。

经济与环保的双赢之路,循环经济点亮绿色未来。多年来,京唐公司强化与曹妃甸钢电园区、金隅盾石建材、华润电厂、三友化工等企业、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内率先建成引领行业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打造了“钢砼联产”“钢化联产”的运营模式。其固废基胶凝材料混凝土生产应用技术入选了北京市创新型绿色技术推荐目录,其海水淡化综合利用技术延伸到上游海盐生产、中游“两碱一化”、下游氯气综合利用的三大产业链。无独有偶,矿业公司围绕“供应优质建材产品、承揽建材产线EPC工程总包,对外提供专业化定制产品及服务、技术咨询”等全产业链服务,生产建筑砟、建筑砂等产品年销量超1500万吨。同时,矿业公司还积极推进水厂尾矿库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服务周期内可生产绿色电力39亿kWh,拉开了低碳发展新帷幕。

工业废气处理历来是个棘手问题,对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利用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京唐公司在实施节能减排改造过程中,建成了国内首例白灰窑尾气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应用到转炉顶底复吹系统,替代底吹氮气、氩气的使用,成为国内首家实现二氧化碳炼钢的企业,每年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该项目被列入河北省低碳技术推广目录,纳入河北省第一批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试点项目。2023年初,首钢朗泽乙醇梭菌蛋白产品被党史展览馆收藏,彰显了企业科技创新硬实力。目前,该技术已在河北、宁夏、贵州地区实现工业化应用,扩大乙醇梭菌蛋白产能规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低碳管理进一步深化,绿色发展底色更足。钢铁企业绿色发展不仅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而且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只有努力探索以低碳循环、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才能推进节能减碳和环境改善不断取得新成效。

人到半山路更陡,船到江心水更急。百年首钢这艘钢铁巨轮,在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红海”市场中,以反复冲锋的姿态、持续冲锋的勇气,不断向新而行乘势而进,勇立潮头向广阔的“蓝海”市场进军,挺起了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钢铁脊梁”。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俱在,机遇和挑战并存。首钢钢铁板块决心以“锻造长板”为目标,不断巩固竞争优势、增强经营韧性,适应新周期,稳住基本盘,落实“八个注重”经营方针,全力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奋力谱写首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公司声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