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钢要闻

首钢股份以技术创新提升比较竞争优势

发布时间:2024-01-17 16:42:42

1.17.jpg

首钢股份新能源汽车用钢专业化生产线。

首钢股份作为首钢“高精尖”产品的研发平台和核心制造基地,2023年,以“争做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的排头兵”为己任,通过技术创新统领“四个制造”,通过对标一流推进“四个极致”,努力提升比较竞争优势。

高端产品不断突破 品牌优势持续增强

首钢股份依托“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持续深耕“大国重器”“首发产品”“原创技术”。破解“卡脖子”难题,取向电工钢二期项目提前5个月投产达效,3款高性能电工钢产品全球首发,超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掌握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集成的电工钢六机架轧机突破设计极限,实现高硅极薄规格稳定轧制;热轧产线攻克变厚轧制、双钢轧制技术壁垒,挑战极限制造“天花板”;推动产品进步,GA外板实现理想、蔚来首次供货,高扩孔钢JSH590B实现国内首家批量供应,UF高强外板逐渐成为首钢汽车板新的增长极,输氢管线钢在国内首条掺氢管线“包头—临河”段实现万吨级示范应用。

坚持“问”在市场,“落”在现场,在行业竞争中定义高端领先产品,在需求侧的增长中定义特色产品,以产业链头部企业的满意度去定义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及销售渠道。战略产品、高端产品占比同比大幅提升,无取向电工钢高牌号、新能源产品销量同比显著增长,EVI供货、产品认证超计划完成。相继荣获长城唯一最高荣誉“真心伙伴奖”、特变电工“卓越贡献奖”、华晨宝马“最优服务商奖”等18项荣誉,公司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客户口碑持续增强。

关键工艺不断进步 成本潜能持续挖掘

以技术攻关突破铁前瓶颈。首钢股份深入开展铁前工艺基础研究和提质降耗攻关,三高炉顶压、富氧率达到同立级行业最高,三座高炉负荷、全焦消耗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以技术创新破解质量难题。聚焦“双十”项目攻关,集中公司优势科研力量,攻克工序内部质量瓶颈及外部客户反馈焦点问题,高等级汽车板质量缺陷不断减少,高端新能源电工钢产品综合成材率不断提升,带出品率首次降低至2%以下,一贯制过程质量管控能力不断夯实,全流程制造水平取得显著进步。

以协同创新提升生产效率。追求铁—钢—轧精细化排程,推动产销协同、物流协同、工序协同、专业协同,统筹各产线高效化生产。炼钢转炉“3+1”“2+2”生产模式提高能效;热轧两线换辊时间“破九进八”比例超60%;智新电磁APL无取向全系产品极速运行,精整作业时间压缩30%;顺义冷轧2号镀锌线实现780MPa以下产品全覆盖,全流程制造周期同比降低。“两个温度”引领行业先进,铁水温降实现破“九”,刷新历史纪录;热装热送率创造历史新高。锚定标杆企业持续开展指标对标和管理对标,100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有力支撑“三个跑赢”“双百工程”对标缩差。

能效水平不断提升 低碳优势持续显现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主动融入国家“双碳”战略,推动“工艺+装备”的集成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首钢特色的碳减排路径。坚持能源降本与极致能效一体推进,深入探索和实践前沿低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动系统节能降碳,焦化工序优于能效标杆值,3号高炉、转炉工序连续多月达到能效标杆值。入选钢铁行业首批“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空压机七站被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挂牌“一级能效压缩空气站”,成为全国钢铁行业首个一级能效标准空压机站。

构建低碳管理体系,完善碳数据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完成转炉大废钢比应用和二次能源梯级高效利用技术低碳验证,推进冶金炉窑富氧燃烧碳捕集技术研究,行业首次实现40%富氧比率下的燃烧实验。

推进LCA体系建设,策划并开发“低碳冶炼工艺测算模型”,着力打造低碳产品专线,开展低碳产品试制,低碳产品可综合降碳30%以上。积极推进《首钢股份低碳行动规划》落地实施,保持环保绩效A级,发布《首钢股份ESG工作推进方案》,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完成热轧产品环境声明(EPD)发布,通过国际认证机构(SGS)碳认证,获评中国AAA级ESG企业。

数据应用不断升级 数智化优势持续积累

以铁前一体化、产销一体化为抓手,通过加强数字化系统对采购流程、制造流程、营销流程优化完善的适应性,增加数据挖掘的潜力,实现系统优化、业务提效,发挥数据对流程效率、价值提升的支撑作用,推动智能制造进程。

科学有序推动集采工作,建立信息化集采体系。首钢供应链协同平台、首钢招标采购平台、首钢商城正式运营,钢铁板块各单位全部上线,开启外埠基地集采线上管理时代。深入推进“技术+服务”型营销,打造智慧营销服务平台。开展工贸优化提升项目,推进客户—首钢数据共享,不断提升客户应用体验。强化客户互动与产品推介,全年开展技术交流1621次,成功举办技术论坛、产品展会和“首钢日”等活动,有效构建以“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共创价值”为特征的用户生态圈服务体系。

以数据驱动决策管理,完成12项业务决策模型构建,深入开展数据可视化分析应用。灯塔工厂建设效果初显,冷轧公司55个用例落地优化,汽车板一检封闭量、现货发生率、库存管控及产线命中率都得到有效管控,首钢股份智能制造应用实践分获“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国有企业数字场景创新赛二等奖”“中钢协智能制造创新赛优秀奖”以及“北京市人工智能行业赋能典型案例”等奖项。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人才队伍持续提素

坚持人才强企战略,在建设创新体系、配置创新资源、完善激励机制、聚集科技人才上下功夫,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积极构建人人学技术讲技术、共同推进技术进步的浓厚氛围。

以专家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推进产学研用融合一体化发展,推动高校、研究机构、企业深度合作,不断加大科技领军人才、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力度。2023年,相继建成能源与环境领域专家工作站、王新华专家工作站等尖端人才培养基地,推动创新工作室跨行业、跨区域、跨企业联建,与外部单位组建6家创新工作室联盟。通过开展“双争做”主题实践,“团队争先、岗位创优”“精益制造提效能”劳动竞赛,“创新大讲堂”等活动,不断激发职工活力,挖掘创新潜能。

完善“选培用评”全周期、全链条人才开发模式,健全与技术创新相匹配的评价机制、容错机制、激励机制。2023年,三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海浪计划”加速高校毕业生成长,“深蓝特训营”“未来工匠青训营”“质量一贯大师班”等一批提素项目,有效提升了职工成才速率。

公司声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