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钢要闻

反复冲锋铺就高质量转型之路——首钢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综述

发布时间:2023-12-29 17:13:36

2021到2023,三年弹指一挥,“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成功收官,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见证了首钢百年历史的“黄金发展”。

这三年,是首钢前进脚步更加铿锵、发展成色更足的三年,是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创新活力更旺的三年。这三年,首钢人在爬坡过坎中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奋进,取得百年历史上最好的经营成果,在首钢发展坐标上镌刻下深深印记。

——集团营业收入、利润创新高,八个主要经营指标全面达标,带息负债持续下降,取得搬迁调整以来的一项历史性成绩;

——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在市属国企评估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钢铁业深耕“五大优势”,聚焦“四个制造”锻造长板,持续打造比较竞争优势,三大战略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三,为稳定集团经营大盘作出重要贡献;

——首钢园区统筹推进“四个复兴”,在建设“一高地、一支点”上持续发力,逐步形成以“科技+”产业为主导,应用场景为特色,高端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为支撑的高精尖产业体系,打造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高质量完成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任务,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首来路,这三年“首钢答卷”可圈可点。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惊心动魄的疫情考验,集团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反复冲锋,闯关夺隘,取得一次次突破性进展,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全面完成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展现了首钢人讲政治、能扛活、有情怀的鲜明特质。

勇担使命 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只有打牢基础夯实根基,巍峨的高质量发展大厦才能拔地而起。打好首钢高质量发展基础绝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拿出骨气、底气、志气,决心甩开膀子拼三年,全力以赴打好产业结构、资产质量、经营质量、技术创新、安全绿色发展、人才建设六个基础,成为了首钢广大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时间回溯到2020年底,首钢圆满收官“十三五”、创造了来之不易的经营业绩,但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要想实现基业长青,仍然面临化解有息负债、产业资源分散等历史问题以及钢铁行业供需矛盾突出等共性问题的挑战。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谈不上高质量发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十四五”时期,世界处于新一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加大,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国资国企改革提速升级,我国钢铁业迎来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关键期、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期。在新阶段,百年首钢也迫切要在高质量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努力成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既要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又亟须务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站在新时代新起点,首钢该如何谋篇布局。

强化战略思维,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是首钢给出的坚定答案。2020年11月13日,首钢召开“三创”交流会,集团党委深刻分析了“十四五”时期首钢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从战略高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首钢制定“十四五”规划,按照“前三年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后两年实现发展质量转变”的“3+2”步骤安排,聚焦“六个基础”,把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作为前三年的工作主线,使战略规划有了明确的时间表、路线图。

越是目标宏伟,越要提高战略思维、坚持长远眼光;越是任务艰巨,越要打牢发展基础、夯实事业根基。为确保规划体系落实落地落细,集团构建起首钢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资产质量、经营质量、技术创新、安全绿色发展、人才建设六个方面,提出可比较、可衡量的24个主要指标,并开展“十四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评价,扎实推动规划高效实施。

方向既定,目标已明,关键在实干。从2021到2023的三年,集团党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本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心求实干到底、一身担当拼到底、一路同行走到底的决心,围绕“六个基础”、24个指标,一锤接着一锤敲,脚踏实地、反复冲锋,大幅度提高资产流动性、努力在四个“赛道”跑出好成绩,有进有退形成抗周期比较强的产业结构,围绕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和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钢支点,加快打造“一起向未来”的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通过三年的苦干实干,产业结构基础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基础进一步改善、经营质量基础进一步巩固、技术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绿色发展基础进一步提升、人才建设基础进一步强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进一步推进产业聚焦发展,集团经营韧性增强;落实“三个一块”安排,着力推进减亏止损工作,不断加强权益融资力度,持续推动资产质量改善;强化对标管理,提升效率效益,经营质量持续向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技术创新带动全面创新,持续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聚焦安全绿色发展基础,积极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制定“双碳”工作方案,守住安全底线、擦亮绿色底色;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持续完善人才建设体系,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建设基础。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坚定不移降低带息负债,是打好首钢高质量发展基础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这三年,集团带息负债持续下降,取得了搬迁调整以来的一项历史性成绩;中首、矿投等企业实现外部带息负债清零。资产风险水平有效降低,资产收益水平有所提升,资产流动性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开展系列资本运作,不断推进优质主业资源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2021年6月21日,“首钢绿能”作为国家首批9只公募REITs之一成功上市,这是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首钢改革创新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首钢转型发展搭上公募REITs的头班车,迈出新的历史性步伐,对集团探索资产由重向轻转型路径,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经营质量持续向好。

企业的本质是创造价值。这三年,集团实现有利润的收入和有现金流的利润,到规划中期集团销售收入利润率平均比2020年大幅提高;树牢投资能力、投资收益“两把尺子”,投资能力和投资效益不断增强,“花钱大于挣钱”“重投资、轻效益”实现了明显转变,固定资产投现总额占经营现金流净额的比例大幅下降,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劳动效率明显改善,集团深入推进转型提效,到规划中期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比2020年提高38%;建立常态化对标工作机制,瞄准标杆企业持续开展指标对标和管理对标,集团整体经营业绩稳中向好。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产业结构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这三年,聚焦产业结构基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取得了积极成效。钢铁业坚持做优做强,持续深耕“五大优势”,聚焦“四个制造”锻造长板,进一步提高比较竞争优势,三大战略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三,实施马城铁矿、新能源电工钢等一批强链补链项目,有效对冲了市场风险。首钢园区持续推进产业复兴、活力复兴,在后冬奥时代保持了热度和亮度。新产业培育取得积极进展,一批企业经营质量稳步提高,在细分领域展现了较强的竞争优势。矿产资源业、产融结合板块等对集团整体的贡献度越来越高,形成了抗周期比较强的产业结构。“退”取得了明显突破。坚持退出也是竞争力、生产力。对于战略契合度不高、商业模式不清晰的企业,经营性亏损企业,“僵尸企业”,以及“两非”“两资”企业,集团逐年下达企业退出、减亏止损计划,三年间累计退出企业152家。

打基础没有休止符。三年苦干实干,打好“六个基础”,使首钢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发展步伐更加稳健,也让首钢的发展信心更强、底气更足。

“关键一招”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3年9月22日召开的首钢“三创”交流会,作出“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的战略部署,用足用好“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关键一招,成为集团上下推动首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技术创新是首钢人永恒的基因和血脉,首钢的发展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技术创新的历史。百年首钢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通过搬迁调整实现了从长材到板材的转型升级,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靠的就是技术创新基础不断夯实、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团党委在制定“十四五”规划初期,提出推动技术领先成为首钢核心竞争力。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总结首钢创新实践,分析当前竞争环境,着眼未来长远发展,站在企业基业长青的高度去谋划工作,进一步提出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从“核心竞争力”到“第一竞争力”这一重大战略选择,不是简单的文字变化、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是实践的感悟、认识的深化。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战略思维至关重要,战略执行十分关键。首钢始终把技术创新摆在“头号工程”,放在核心位置,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产线瓶颈问题,攻坚克难、反复冲锋,最终把创新成果写在工艺和产品的开发上,让技术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这三年,首钢坚持守正创新,在反复冲锋中突破技术“瓶颈”,一条条先进工艺产线相继建成投产。2021年7月2日,首钢京唐MCCR产线达产暨项目验收签字仪式举行。首钢京唐建成并成功运行了世界首条全连续多模式铸轧生产线,该产线是一条节能低碳生态产线,为第三代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技术推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钢铁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该产线产品得到了用户和国内外行业专家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2022年8月31日,首钢股份宣布建成世界首条面向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SUPERMILL”,两款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全球首发。2023年4月19日,首钢股份高性能取向电工钢项目投产仪式举行,世界首条具备100%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正式投产。项目采用多项首创技术,成功突破多项“卡脖子”难题,大幅提升首钢薄规格取向电工钢产品研发创新能力,智能制造、精益制造能力及产业链服务保障能力,为变压器核心软磁材料全面国产化、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这三年,首钢立足科技自立自强,围绕“国之重器”反复冲锋,成功突破多项“卡脖子”材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首钢京唐成功研发生产极薄规格“蝉翼钢”,主要应用于5G基站设备、新能源汽车电池中枢平衡器等高端电子产品;成功开发素有“钻石钢”之誉的9Ni钢并批量供货,实现首钢极低温容器用9Ni钢“零”的突破;首钢吉泰安研发的高性能铁铬铝合金——“蚕丝钢”,直径仅为0.01毫米,集轻、柔、细于一身,在1000余度高温下仍能保持极强的韧性和抗氧化能力,打破国外进口材料垄断,解决了国产燃烧器行业基础材料关键技术瓶颈难题;北冶公司生产的多种型号特种合金带材产品,助力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首钢朗泽成为国内乙醇行业首家取得碳标签认证的企业。

——这三年,首钢坚持“问”在市场、“落”在现场,把“锻造长板”作为主攻方向反复冲锋,持续优化三大战略产品实现新突破。“十四五”以来,高端领先、战略产品和EVI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目前,高端产品牌号达千余个,用户遍布全球,广泛应用于国计民生各领域。其中,汽车板实现结构跃升,连续多年蝉联宝马、长城、北汽第一大供应商,免中涂外板、锌铝镁产品、DH高强钢国内持续“领跑”;电工钢取向超薄规格产品连续六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镀锡板产品基本实现国内市场规格全覆盖。其中,2023年,获华晨宝马“最优服务商奖”、中集“优秀供应商”、特变电工“卓越贡献奖”等20个奖项,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

——这三年,“三个创新”协同发力,坚持技术创新带动全面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推动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深度融合,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财务数字化驱动能力,2023年12月15日,集团司库系统正式上线,标志着首钢实现了从传统的资金管理向数字化司库的跨越式发展,是集团财务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首钢成为践行数字化司库的第一家北京市属国企,为构建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夯实了基础,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产业链金融,强化稳链延链。首惠产融成功搭建供应链金融平台,开立“首钢京票”超100亿元,入驻平台企业客户数2000余家,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可开立供应链多级流转债权凭证的国企。

技术创新基础是发展底座。“十四五”以来,首钢坚定不移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首钢共承担国家重点项目15项,与上下游龙头企业、国内外科研院所新建联合研发平台12个。首钢实现国内、国际首发新产品19个。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三大战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前三位。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97项、发明专利授权1243件,集团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90件。制修订国际标准9项,国家、行业、团体标准246项,《冷轧取向电工钢》《结构用热连轧钢板和钢带》等4项标准获评企业标准“领跑者”。产生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其中北冶、吉泰安、朗泽3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首钢集团两家企业获评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2023年,首钢在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排名第二,获“专利创新极强企业”称号。

以创新优势赢得发展优势。首钢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诠释了以技术创新汇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力量之源。

反复冲锋 攻坚不畏难奋力向前行

立足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各单位奋力作为,用进攻的勇气、奔跑的姿态、科学的思维、扎实的作风,反复冲锋向薄弱处攻坚、在关键处发力,闯关夺隘、爬坡过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集团党委带领广大干部职工,针对重点难点反复冲锋,切实发挥改革动力作用;紧盯降本增效反复冲锋,切实增强钢铁业经营韧性;聚焦招商运营反复冲锋,切实提升园区热度亮度;扭住提升资金效率反复冲锋,切实增强金融服务产业能力;瞄准改善质量效益反复冲锋,切实提高新产业发展水平;紧扣防范重大风险反复冲锋,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围绕提高职工幸福感反复冲锋,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各单位围绕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形成详尽的“行军图”“时间表”,向着最难处反复冲锋,持之以恒扎“硬寨”、打“硬仗”、啃“硬骨”、闯“硬关”,取得了预期好战果。

——针对重点难点反复冲锋,切实发挥改革动力作用。

首钢作为一家拥有百余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是我国工业改革的一面旗帜,承载着共和国工业发展记忆。“十四五”以来,首钢坚持传承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赓续国企改革血脉,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以及国资委关于国企改革的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国企改革要求和自身发展需求相统一、把落实改革任务和突破发展约束相结合、把首钢深化改革和改革三年行动相衔接、把改革顶层设计和狠抓措施落地相统筹,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完成改革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积极谋划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确保改革按要求进度“铃响交卷”,集团发展持续向好,公司治理体系持续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完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风险控制持续强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加强。三年来,开展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压缩企业层级,提前完成企业不超6级压缩任务;开展“三降一减一提升”专项行动,集团资产总额创历史新高,带息负债持续下降;持续推进瘦身健体,企业退出152家;持续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比例突破50%,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连续五年获中国钢铁企业竞争力A+世界一流评级。在2022年北京市属国企、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紧盯降本增效反复冲锋,切实增强钢铁业经营韧性。

钢铁板块各单位用扎实的内部工作对冲市场风险、把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转变为企业发展的确定性,提升经营质量,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整体经营符合预期。首钢股份坚持向世界一流企业看齐,向区域内先进企业学习,不断细化各工序与标杆企业的对标体系,深入开展专项对标,以反复冲锋的姿态,推动“三个跑赢”“双百工程”对标缩差。做实铁前一体化管理,深化板块资源协同,三座高炉实现重负荷、长周期、高水平顺稳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优化铁—钢—轧界面生产组织模式,梳理制约流程效率的因素,开展技术攻关,铁、钢、热轧、酸洗、硅钢产量屡破月产纪录。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层层分解降本目标,以130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建立产供销协同机制,强化合金市场化、废钢市场化运作,优化原燃料结构,深化专项费用管控,持续推进技术降本、控耗降本、协同降本,2023年以来,降本增效任务超计划完成,多次单月超目标完成。围绕建设高质量钢铁产业链,加强与上下游重点领域和企业的合作,在延链、补链、强链上精准发力,进一步强化首钢“链主”地位,不断稳定供应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为推动首钢高质量发展汇聚新动能新优势。发挥好“互联网+”电商模式在资源配置上的优势,促进企业转型发展。首钢京唐坚定不移落实“八个注重”经营方针,坚定产品定位,大力推进结构升级、渠道优化、质量改进、服务提升,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持续增强“制造+服务”能力。汽车板持续扩大市场份额,面向国内外头部车企,打造锌铝镁全车身耐腐蚀品牌,引领行业发展;超高强钢最高强度达到1300兆帕级别,产品供货宝马、大众、比亚迪等客户;镀层外板持续开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镀锡板奶粉罐高延伸DR材、5G电器元件用钢等多款产品国内首发;成功研发5G设备用钢,厚度薄至0.07毫米,填补了国内此类产品空白;北京冬奥会、党的二十大“蝉翼钢”明信片,“国家名片”闪亮世界。中厚板产品践行品质品牌高端化战略,高端品种研发及应用取得历史性突破,产品应用于全球首个漂浮式“风光渔”融合项目、亚洲首制风电运维母船项目、国内最先进且起重能力最大的“5500吨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项目”。首钢京唐QTI管理已经坚持十年,从导入到完善,又进行再创新,形成“改善即是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浓厚氛围,锻造了具备改善思维的人才队伍,培育了京唐特色的精益管理文化和群众性创新文化。截至目前,职工改善参与度达到95%以上,共输出改善成果20余万项。首钢长钢经过长期摸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精细化“两金”管理体系,将存货资金占用产生的隐性成本显性化,2023年6月末的“两金”占比达到21%,比行业平均水平低11.9个百分点。

——聚焦招商运营反复冲锋,切实提升园区热度亮度。

首钢园区统筹推进“四个复兴”,在建设“一高地一支点”上持续发力,目前入园企业累计近280家,其中科技类企业占比超过73%,国高新、专精特新等超过20余家,逐步形成以“科技+”产业为主导,应用场景为特色,高端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为支撑的高精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其中2023年,中国科幻大会、北京文化论坛晚会、西山永定河文化节等230余场活动在园区成功举办,累计吸引客流1200万人次。成功获批“2023年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2023年全球首发中心”。

——瞄准改善质量效益反复冲锋,切实提高新产业发展水平。

持续推进新产业培育,变“养马”机制为“赛马”机制,争做对集团有价值的企业,一批企业经营质量稳步提高。北冶公司、首钢吉泰安长期依靠技术创新深耕细分领域市场,培育了具有比较竞争优势、较高市场占有率的拳头产品,成为了“隐形冠军”。首程控股致力成为基础设施资产持续改进者和服务商,持续布局停车及产业园区核心资产,资产管理规模与营运效能进一步提升;深化落实资产融通业务,积极落地城市发展基金,协助发行多单公募REITs产品,推动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全产业链布局。首钢朗泽在全球首次实现一氧化碳生物合成蛋白质并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获农业农村部首张饲料原料新产品证书,成为合成生物行业的领军企业。矿投硼铁围绕管理层级压缩、管理机构压减和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主动作为、反复攻坚,劳产率大幅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标杆。首钢地产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抓住主要矛盾、关键环节反复冲锋,大幅压降库存,压缩管理机构,管理更加精干高效,工作作风更加务实担当。

“十四五”以来,各单位始终坚持反复冲锋,坚定不移落实“八个注重”经营方针不动摇、不走样,在干中比精神、在干中见高低、在干中看水平,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以反复冲锋的姿态,千方百计实现“十四五”阶段性发展目标任务,提升了企业效率效益。立足生产经营,结合“八个注重”,在2023年全集团开展了“双争做”打好“六个基础”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各单位牵头制定“双争做”目标措施6437条,干部职工个人提出“双争做”项目9.6万条,发起课题攻关2710项,预计产生经济效益9.9亿元,为决战决胜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收官战提供了坚强助力。

时光镌刻历史、奋斗书写荣光。过去的三年,首钢人用奋斗承载使命,在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关键一笔”。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首钢人将以奋进之姿在接续奋斗中展现新作为、书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公司声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