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钢要闻

坚持技术创新 高质量推进重点示范项目建设

发布时间:2023-11-27 17:10:32

集团“三创”交流会强调,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为我们推进技术创新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面对激烈的竞争,唯有技术创新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走得远。要深刻认识到要素投入是做“加法”,创新驱动是做“乘法”,切实推动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这也是机电公司自立自强的必由之路。

机电公司作为传统制造企业,风雨兼程走过三十余载。一路走来,机电人始终把技术创新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匠心不改、兢兢业业,在现代装备制造业也曾展示了机电公司深厚的技术底蕴。时至今日,如何把崇尚技术创新的传统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考验着责任和担当。机电公司必须认清形势,敢于跳出传统的窠臼、思维的惯性,传承守正创新的光荣传统,坚定矢志创新的决心恒心,把初心使命写在机电公司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上。

近年来,虽然机电公司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进展,但离两级公司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均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解放不到位,技术发展水平有差距。关注前沿先进技术不够,高水平项目、高附加值核心产品和核心技术不多,技术创新对生产经营的支撑不够。对标国内外科技前沿,企业现有技术大都处于“跟跑型”,差距较大,技术创新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亟待提升。二是技术创新主体意识不强,研发投入强度有差距。部分单位忧患意识不强,技术创新主动性不高,还习惯于等政策、等资金、等项目,同比集团、北京市管企业平均值和行业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三是技术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技术创新能力有差距。公司统筹的技术创新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项目过程管控缺失,没有做到全流程和全要素管控,科技活动管理仍处于粗放状态。技术创新核心团队搭建和培育还存在差距,一流科研人才和创新领军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针对以上不足,机电公司提出一系列加快推动技术创新工作和重点示范项目的保障措施。一是以技术创新引领全面创新。牢固树立“发挥技术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的理念,确保“中心—核心—先发—引领”紧密衔接、环环相扣,形成推动技术创新成为第一竞争力的实践链条、逻辑体系,使技术创新真正成为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引擎、转变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芯片、创造新资源新要素的母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酵母、优化生态环境的杠杆,为机电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二是加快构建一体推进的创新格局。机电公司将着力构建“制度保障、重点突破、协同创新”一体推进的创新工作新格局。在制度保障方面,机电公司党委今年印发了《关于党建赋能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专业层面也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加快构建技术创新制度体系。在重点突破方面,将重点以氢能事业部、大厂机电公司为示范,聚焦高端精密制造等新产业,在后续的运营中更加注重科技要素的积聚、科技元素的注入、科技含量的提升,有意识地从过去的“生产型”“项目型”向“科技型”转变,真正培育好我们的“试验田”,不仅要成为机电公司新的增长引擎,更重要的是将其打造成机电公司科技人才培养的高地、科技成果的“孵化器”、发展模式的“新样板”,为机电公司发展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在协同创新方面,借鉴大兴区“两区”建设经验,打破板块发展中的地域、组织、空间界限,跳出各自思维、立足全局思维,通过协同创新,促进板块协同发展。

三是积极打造追求技术创新的良好生态。机电公司将进一步加强改革和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机制,发挥科技领军人才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健全科技人才成长通道,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真正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为机电公司技术创新提供各类人才支撑。同时,打造崇尚技术、鼓励创新的良好生态,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既要发挥好现有人才作用,也要揽四方之才,择英才而用之,切实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各单位也要主动担负起科技人才培养的重担,为其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各级领导既要当好“伯乐”,善于在车间产线和市场上发现优秀人才,敢于给他们多压担子,让他们挑大梁;又要当好“后勤部长”,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公司声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