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创新驱动 打赢生存发展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3-10-27 16:58:19
在深入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打好首钢高质量发展基础收官战的关键时刻,首钢“三创”交流会的召开,激励人心、鼓舞干劲。会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的主旨讲话聚焦中心任务,进一步凝聚了全员以“三个创新”增强核心功能、提升综合实力的思想共识,吹响了集团上下同心同行,向着更高效率更有韧性更可持续发展迈进的冲锋号角。通钢公司迅速落实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降本增效,时时聚焦短板弱项,坚持创新驱动,通过技术创新推进创新能力提升和产品结构调整,坚决打赢通钢生存发展攻坚战。
聚焦重点 围绕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开展创新攻关
高效率高效益是企业的本质要求。通钢目前管理基础薄弱、经营持续被动,要在“求变”上下功夫,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创新创造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着重解决工序成本高、产品创效力弱的问题,完成四季度增收节支任务。要狠抓各工序降成本主线,聚焦原料结构优化研究和操作水平提升,降低生铁成本。铁前工序深入推进一体化建设,持续抓实界面协同,强化原燃料保障,确保铁前中间产品质量稳定,为高炉顺稳高效创造条件。积极与首钢技术服务组密切结合,继续开展好首钢技术服务组对接通钢公司课题攻关工作,持续进行焦炭成本、生铁成本、燃料比、烧结矿耗、入炉矿耗、焦煤单耗等关键指标及各类工序消耗等方面的课题攻关。炼钢工序,按“两炉三机”模式组织,提高转炉生产效率,降低转炉倾动电机、高压泵等冷却设备电耗;通过降低石灰消耗量,减少转炉渣中铁损,保证入炉含铁原料加入量措施,降低钢铁料消耗;组织实施提高方坯直上比例、降低合金消耗等措施,推进渣洗、焦粉替代增碳剂等工艺改进措施,实现吨钢降本。轧钢工序,优化生产线计划安排,效益好的生产线满负荷生产;通过减少切头尾长度,降低切损;通过降低轧线能源、调整加热参数及降低烧损等措施,实现降本增效。
盯住焦点 围绕品种开发和客户需求开展创新攻关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通钢在技术管控上有所突破,必须用全新的视角、开放的思维和开阔的眼界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围绕品种开发,做到敢闯敢试、敢打敢拼。重点在产品开发、科技攻关上下功夫,明确新产品开发方向、目标和路径,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韧劲,推进产品研发,培育优势产品,努力在提升产品竞争力上有突破。优化品种结构,提升质量。突出普板薄规格、冷轧基料、锚杆钢、结构用材等品种;推进以圆管坯为代表的石油用钢系列产品EVI客户的开发与服务。
精棒线重点开发车辆用45、40Cr优特圆钢、轧制管坯、齿轮钢等产品,稳定提升质量水平;板材线重点开发汽车用冲压板、65Mn等中高碳钢、车轮钢,不断提高强度级别。要以效益为中心优化产品结构,做好新产品开发准备、排产、交付,保证新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督促重点开发品种订单增量,保证重点产品产量计划完成;做好重点开发品种排产,保证按期交付;加强“三规两制”检查、重点开发品种产前准备工作检查,提高产品质量。要提升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打造精细化质量管理体系,做好日常工艺纪律检查,突出薄弱环节和关键要害部位的专项检查,落实考核问责,夯实规制管理基础,工艺规程符合率达到98%以上,实现工序之间产品质量稳定、生产运行顺畅。
打通堵点 围绕能源效率提升和信息化建设开展创新攻关
直面严峻的经营生产形势,通钢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是偏弱,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状态,在于基础管理还需夯实,必须找准“堵点”和弱项,坚定不移用好技术创新这个“关键一招”,以技术创新带动全面创新,有针对性地想办法、定措施,把问题解决掉,把短板补起来。
要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主线,优化制氧机组运行模式,降低用电量。加强设备点检维护,确保鼓风机、制氧机、电力系统影响主线生产事故为零。加强能源平衡与管控,完善能源计量设施,全系统全过程攻克能源短板,实现能耗指标缩差,提升自发电量。精细生产系统管控,深挖能耗降本潜力,盯住吨钢综合能耗、吨钢综合电耗、吨钢耗新水攻关。深入开展能源补短板项目,实现节能降耗,降低碳排放,推动低碳发展。要以信息化建设智能制造为主线,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稳步推进技改工程,提高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不断完善各产线基础自动化仪器仪表,建设关键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自动提取;全面推进设备管理系统项目,建立以设备为核心,点检定修为主导,涵盖点检、检修、状态、费用等全方位的设备管理体系,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持续推进“两化融合”,推进无人值守、无人天车、集中监控、集中计量、远程操控等技术改造。加快改革步伐,借鉴瓦轴等企业管理模式,加大干部轮换和末位淘汰力度。学习瓦轴自适应组织绩效管理,推动各成员单位从“执行者”到“经营者”转变。完善创新制度,规范项目管理,激发全体职工的创新积极性;加强与首钢技术平台的学习,促进通钢技术进步,增强技术创新内生动力;用好人才队伍成长通道,鼓励技术人才扎根专业领域,推动技术和管理创新;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创新创造的人才队伍,为打赢生存发展攻坚战,夯实通钢高质量发展基础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