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钢要闻

用奋斗书写“十四五”“期中答卷”

发布时间:2023-09-23 16:37:26

五年,是时间的标尺;五年,是发展的刻度。

“十四五”时期,是百年首钢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首钢自觉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和首都功能定位,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十四五”发展规划。

“十四五”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和惊心动魄的疫情考验,集团上下聚力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攻坚战,坚持“八个注重”经营方针,聚力攻坚,反复冲锋,取得了历史最好经营业绩,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超规划进度目标完成,交出了一份底色亮、成色足的“期中答卷”。

一张蓝图绘到底

大江奔流有其源,万里长卷看开端。每当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都会迎来崭新的开篇。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首钢将以什么样的底色描绘新蓝图,什么样的姿态奋进新征程,什么样的作为实现新发展,这是新时代赋予百年首钢的新命题。

2021年初,首钢“十四五”发展规划发布,规划体系包括集团规划、专业规划、产业规划“1+2+17”共20篇。明确提出企业愿景和规划期定位,首钢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成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的愿景,着力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钢铁产业集团和有行业影响力的城市运营服务商。明确“3+2”总体发展目标,即前三年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后两年实现发展质量转变。定位四个产业板块,钢铁业、园区开发与运营管理、产融结合、培育产业,按照变“养马”为“赛马”的理念促进培育产业发展。提出四个发展策略,产业聚焦与专业发展紧密结合、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协同并重、重资产与轻资产运营合理配置、产业平台与资本运营平台统筹布局。确立六项战略任务,一是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产业优势;二是推进园区开发,提高运营质量;三是坚持有进有退,促进产业聚焦;四是降低带息负债,改善资产质量;五是推进产融结合,开展资本运作;六是加强投资控制,优化资源配置。

落子,要掷地有声,更要精准发力。2022年6月,集团开展“十四五”发展规划执行情况评价,构建起首钢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指标体系,从产业结构、资产质量、经营质量、技术创新、安全绿色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六个方面,提出可比较、可衡量的24个主要指标,形成规范的“评分”指标体系,并在当年“三创”会上予以发布,推动首钢打好高质量发展基础收官战。

定力,来自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变化的掌控。2023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接续奋力的关键之年。年初以来,集团组织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形成6项课题研究报告、20篇中期评估报告,通过总体目标任务“一贯到底”,细分项目指标“动态调整”,确保蓝图一绘到底、提亮增色。

近三年来,通过精准布局、指标引领、科学评价、聚力突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规划八大主要经营指标全面达标,2篇专业规划和17篇产业规划要点完成总体符合预期。

聚力冲锋攻难关

冲锋,最勇的姿态;冲锋,向最难处攻坚。“十四五”以来,集团上下沿着擘画的蓝图,聚焦“六项战略任务”,拿出闯劲拼劲韧劲,闯关夺隘、爬坡过坎,攻克一座座战斗堡垒,插上一面面胜利红旗。

——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产业优势

钢铁业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深耕产品、质量、成本、服务、技术五大优势,一项项新技术、新产品先后亮相登场。

2023年9月14日,“智同行,芯聚首”首钢新能源汽车用软磁材料用户技术研讨会召开,ESW1021产品全球首发,截至目前,首钢新能源产品已实现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0车企稳定供货8家,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前10车企全覆盖,国内每3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首钢芯”。“十四五”以来,首钢持续推进精品制造,开发钢铁新产品131项,其中13项首发产品,汽车板、电工钢、镀锡板三大战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前三。吉泰安成功研发出直径仅为0.01毫米的高端电热合金新品“蚕丝钢”,解决了国产燃烧器行业基础材料关键技术瓶颈;北冶公司先后承担“神舟”系列飞船、运载火箭及嫦娥工程、“两机”专项等重大领域重点项目,解决了多项高端材料的“卡脖子”问题。

智能为精品赋能。钢铁板块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股份开展铁前信息系统建设,在铁前工序建成操作统一、流程贯通的一体化信息平台;京唐全力打造热轧智能工厂示范线;首钢顺义冷轧致力于“灯塔工厂”建设,提升全员数字化转型能力和理念,荣获北京市“高端汽车板制造智能工厂”称号;矿业持续推进“智能矿山”建设,5G+井下单体设备集中操控技术在冶金矿山行业首次实现规模化应用。火热的钢铁线上,正发生更多从“汗水流淌”到“智慧流动”的转变。

——推进园区开发,提高运营质量

结缘“双奥”,是首钢10余年间最动人的城市故事。尤其是结缘“冬奥”,从组委会入驻到高标准建成“雪飞天”“四块冰”;从配套提供国家队驻训服务、圆满完成各项赛事保障,到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这些荣誉将永远闪耀在百年首钢光荣簿上。

“十四五”以来,首钢园区紧抓冬奥机遇,全力打造“一起向未来”的城市复兴新地标,通过几年来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园区实现盈利。改善资产运营模式,构建了以商业地产销售、自持物业出租与配套增值服务为一体的商业模式。园区开发建设呈现活力,建成石景山文化景观区、冬奥广场、工业遗址公园三个片区,山水湖草园与工业文化交相辉映,展现出一个处处洋溢生机、自信和激情的新首钢形象。

加快冬奥遗产可持续利用,聚焦“科技+”、“体育+”打造产业生态。“科技+”聚焦科幻、web3.0、人工智能、航天航空产业定位,加快高精尖企业集聚,园区内专精特新和国家高新企业达20余家。“体育+”聚焦体育科技、体育场馆赛事运营产业定位,推动首钢滑雪大跳台、冬训四块冰等可持续利用。同时,搭建5G、无人驾驶、元宇宙等众多应用场景。

——坚持有进有退,促进产业聚焦

靶心是方向,是能量集聚的地方。“十四五”以来,集团推进企业退出和转型提效,让产业发展的“靶心”更聚焦。

推进矿产资源、不动产资源整合,开展不动产资源整合、平台化运营可行性研究。矿产资源业、产融结合板块等对集团整体的贡献度越来越高,形成了抗周期比较强的产业结构。

坚持“退出也是生产力”,对于战略契合度不高、商业模式不清晰的企业,经营性亏损企业,“僵尸企业”,以及“两非”“两资”企业,集团逐年下达企业退出、减亏损计划,实现宁夏阳光、京西重工等重大项目退出。

集团2022年“两会”提出明确要求,“推进供应链金融和集采体系建设运行”,首钢股份作为集团集采业务推进单位,持续做好“集采”大文章,积极总结多年来大宗物资采购经验,结合首钢钢铁板块各企业特点,积极探索物资采购新模式,钢铁板块新增四家外埠企业五类原燃料集采业务,2023年上半年集采比例达87.3%。

——降低带息负债,改善资产质量

坚定不移降低带息负债,是打好首钢高质量发展基础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十四五”以来,集团通过落实改善经营质量“三个一块”化债安排,持续改善资产质量,各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实际,找准自身化解债务的着力点,努力为压降带息负债作贡献。通过上下共同努力,集团资产负债率和带息负债持续下降,取得搬迁调整以来的一项历史性成绩。

——推进产融结合,开展资本运作

2021年6月21日,“首钢绿能”作为国家首批9只公募REITs之一成功上市。这是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首钢改革创新取得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标志着首钢转型发展搭上公募REITs的头班车,迈出新的历史性步伐,对集团探索资产由重向轻转型路径,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集团环境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未来园区类资产经营管理和可持续性开发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广阔前景。

“十四五”以来,集团坚持产业经营与资本运营协同并重,通过实施系列资本运作,加强权益融资,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推进产业布局和战略落地。首钢基金外部市场化项目综合投资收益率提升。首惠产融实施提级管理,打造集团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京票产品上线,2023年上半年首钢京票入驻平台企业客户数1882个。

产融结合,撬动新产业蓬勃发展。集团向新材料、新能源、静态交通等新兴产业迈进的步伐更深更稳。香港首控推动首程控股静态交通业务形成以资产融通及资产营运为核心的商业模式,累计运营车位27万个;首钢朗泽宁夏滨泽项目实现投产当年盈利……

——加强投资控制,优化资源配置

“十四五”以来,集团牢固树立投资能力、投资效益“两把尺子”,聚焦效益、效率、价值创造,持续推进投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主业投资,钢铁业高端制造水平和战略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股份公司新能源汽车电工钢和高性能取向硅钢项目投产,分别成为世界首条面向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和100%薄规格、高磁感取向电工钢专业化生产线。京唐公司高强度钢十八辊单机架等项目投产。

筑基千日夺收官

“十四五”开局至今,1000个日日夜夜,“六项基础”不断夯实,撑起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产业结构基础进一步优化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周期错配效果显现,集团经营韧性增强。钢铁板块通过产业链的强链补链有效对冲市场风险。产融结合成为集团稳定利润来源并助力实体产业发展。北京园区运营质效提升,到规划中期经营性净现金流为正。加强企业退出力度,退出企业133家。

——资产质量基础进一步改善

持续推动资产质量改善。资产风险水平有效降低。资产收益水平有所提升。资产流动性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开展系列资本运作,不断推进优质主业资源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

——经营质量基础进一步巩固

不断强化盈利能力、投资能力,推行极低成本、极致效率,经营质量持续向好。到规划中期集团销售收入利润率比2020年提高一倍以上。投资能力和投资效益不断增强,“花钱大于挣钱”“重投资、轻效益”实现转变。

——技术创新基础进一步夯实

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到规划中期集团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86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55件,获“专利创新极强企业”称号。技术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新增省市级以上行业领军人才3人,评选“首钢科学家”“首钢工匠”47人。智新、北冶获批“科改示范企业”,集团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家,其中北冶、吉泰安、首钢朗泽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绿色发展基础进一步提升

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股份、京唐保持全工序超低排放A级。深入开展极致能效工作。股份、京唐创建钢铁行业首批“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企业,开展球团矿入炉比例、转炉废钢比、铁钢界面铁水降温等技术攻关,2023年上半年吨钢综合能耗比期初下降2.69%。积极推进本质化安全管理,32家主要生产经营单位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人才建设基础进一步强化

深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建设基础。人才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6月末,领导人员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技能操作人员高技能人才占比,分别较2020年末提高4.74个百分点、7.64个百分点。人才队伍建设机制持续优化,实施企业年金、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政策措施,人才队伍活力进一步释放,涌现出一批全国和省市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青年岗位能手等先进典型,集团成为全国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专项行动企业。

行至半山不止步,中流击水再出发。未来两年,首钢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保持战略定力,通过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引领、继续推动质量效益变革、继续强化园区开发运营、继续推动安全绿色发展、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六项举措”,坚定不移推动规划确定的指标和任务完成。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路冲锋勇向前。首钢将以反复冲锋的姿态决胜高质量发展基础收官战,对标世界一流,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目标不断迈进!

公司声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