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钢要闻

坚定不移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 为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发布时间:2023-04-26 16:50:5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进入新发展阶段,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新引擎,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在宣讲全国两会精神时强调,首钢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自觉服从服务北京市“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积极融入“五子”联动,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打造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首钢支点。在4月19日专题调研时赵民革书记围绕“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明确要求。重视技术创新是百年首钢的基因,这必将成为首钢下一个百年再创辉煌的第一动力。

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必须始终坚持国企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一批世界级科研成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钢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从石景山麓迁至渤海之滨,在曹妃甸建设了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示范工厂,被誉为中国钢铁人的“梦工厂”。首钢产品经过“十年磨一剑”,电工钢批量应用于乌东德、白鹤滩水电站,海洋工程用钢应用于“蓝鲸1号”钻井平台,高端桥梁板应用于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EA4T动车组车轴钢打破了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在一系列重大工程中留下了首钢烙印。

首钢自觉服从国家奥运战略,克服重重困难,完成2008年奥运会主火炬塔建设安装任务,高层建筑用钢、耐火耐候钢独家供货北京冬奥会首钢滑雪大跳台建设,低表面处理透明涂层及新型耐候钢,助力首钢三高炉等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双奥之企”的责任和担当。

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必须始终坚持更大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在航空航天、深海探测、卫星导航、能源技术等领域达成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首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以来,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9项,其中国家奖2项,冶金科技一等奖17项,北京科技一等奖6项;获授权专利6014件,其中国际专利292件,发明专利2397件;制修订标准469项,其中国际标准19项,国家标准168项;集团内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2家,专精特新企业11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隐形冠军企业1家,省部级创新平台24个。首钢坚持以科技创新提升新产业核心竞争力,朗泽公司建成全球首个工业尾气制燃料乙醇项目,成为国内乙醇行业首家取得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碳标签认证的企业;吉泰安公司成功研发直径仅为0.01毫米的高端电热合金“蚕丝钢”,解决了国产燃烧器行业基础材料关键技术瓶颈,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首钢园区积极推动科技场景示范应用,与北汽、百度、丰田、清华等11家单位合作建成基于5G技术的自动驾驶服务示范区,联合40余家企业、高校共同组建全国首个“科幻产业联合体”,与中关村联合打造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实现元宇宙体验中心等一批应用场景先后落地。

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必须始终坚持筑牢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钢铁企业调研指导,强调“产品和技术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开发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十年来,我国钢材产品质量大幅提升,汽车用钢、大型变压器用电工钢、高性能长输管线用钢、建筑桥梁用钢等钢铁产品已稳步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作为钢铁行业重要一员,首钢坚持自主创新,多项产品和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十三五”以来实现首发产品48项,其中全球首发7项,首创工艺5项,首开设备2台套;开发的超大型水电站用金属结构关键材料成套技术完全替代进口,形成了首钢钢板+配套焊材+焊接工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大幅度降低了水电工程的建设成本,广泛应用于浙江仙居抽水蓄能电站、巴基斯坦塔贝拉水电站等国内外多个大型水电站工程。在京唐建成世界首个千万吨级低碳钢铁材料制造流程,3座5500立方米高炉球团矿比例达到55%以上,2022年最高达到65%;在股份建成高效洁净钢生产平台,全炉役碳氧积均值0.0014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股份攻克了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相关技术难题,成为世界首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企业。

技术研究院作为集团科技创新的研发推广中心和组织管理中心,将进一步发挥好在集团内的创新带头作用,勇挑重担、反复冲锋,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技术创新工作,坚定信心担使命,笃行不怠创一流,为实现首钢高质量发展、打造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首钢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一是大力推进核心技术攻关。钢铁企业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展现更大作为,必须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加快“锻长板、补短板”,让科学技术这个“关键变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技术研究院将积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以技术创新规划和科技研发预算为抓手,明确集团科技创新工作方向,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瓶颈问题做好科技项目布局,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推动钢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围绕高端化,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卡脖子”材料问题,开展高强度、长寿命、多功能性钢铁新材料开发;围绕智能化,重点在智能工厂建设、智能检测装备及核心部件、工业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研究;围绕绿色化,重点在极致能效、氢冶金、CO2捕集与利用等方面开展研究。

二是打造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是首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技术研究院作为集团的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将继续践行“人才强企”战略,加强对科技人才全周期、全链条的自主选拔和培养,发挥好“一院多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平台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人才在生产现场与实验室的双向成长,加快培养高端复合型科技人才。持续完善科研人员成长通道,优化科技人才序列职务评聘模式,健全具有首钢特色、市场化、专业化的激励机制,发挥科学家精神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和引领作用,激发创新活力、提升人才效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依托高水平创新平台,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对标国际标准,优化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为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提供广阔平台。

三是多措并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产业化是科技形成生产力的关键环节,让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科技与产业不能“两张皮”。作为企业研究院,技术研究院将积极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坚持“以我为主、主动策划”,构建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使首钢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持续推进标准化战略,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研制,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以标准的迭代升级赋能产业链发展,让更高性能的钢铁产品获得更广泛的使用。强化内部协同创新,以重大科技项目为抓手,用主业优势带动新产业创新发展,健全集资本运作、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维护于一体的成果转化集成体系,打造综合竞争优势。

公司声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