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绿色低碳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与数字化交相辉映

发布时间:2024-12-16 08:53:13

2024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这一年,首钢京唐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推进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与技术创新体系深度融合,为首钢京唐在新周期、新挑战中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这座海上钢城里,“数字+”“智慧+”“智能+”的特征深刻改变着各个领域的面貌……

技术创新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集团领导到京唐调研时指出,推动技术创新成为首钢第一竞争力,希望京唐有京唐的答案。这是集团党委对京唐的新期望,也是京唐全体干部职工的新使命。

2024年,首钢京唐深入思考、认真研究、系统谋划,沿着“一引领两融合”的实践路径,制定5个板块、14项活动的工作方案,确定公司级创新项目10项、部门级创新项目207项,在变局中谋创新大势,在发展中抓创新大事,不断凝聚共识、营造氛围,激发活力、提升能力。

技术攻关如火如荼。冷轧部完成创新项目116项,实施技改项目10项,助推汽车板产量增幅13%;钢轧部围绕MCCR产线持续开展减薄攻关,突破轧机设计能力,实现0.75毫米稳定供货;热轧部精研开发,开发机架间速差预测调节模型,宽度返修率降至0.12%;炼钢系统针对转炉低碳大废钢比开发高效渗碳技术,IF钢转炉50%废钢比稳定连浇炉次达到7炉……

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考验的是“系统集成能力”。首钢京唐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聚焦点”和“引燃点”,依托“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优势,深化产学研融合,打造京唐“开放式、多层次、高效率”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激发创新平台协同效应,提升技术引领能力。

——以“蓝精灵项目”形式推动现场重大和共性技术难点问题攻关,围绕降本增效、产品结构优化等专题,规划蓝精灵项目30项,其中钢后19项,铁前11项;

——依托集团“一院多中心”科研创新体系和专家工作站促进科技成果持续转化,全年申请专利455项,授权专利190项;

外部联合的创新更加如虎添翼、锦上添花。2024年10月29日,由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创新联合体专项项目论证会在首钢京唐召开。首钢京唐牵头联合长城汽车、燕山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七家单位成立“河北省高品质汽车用钢创新联合体”,集聚优势力量,上下游协同,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首钢京唐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坚持“以我为主、主动策划”,持续加强与上下游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进一步夯实“链主”基础,持续打造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

目前,与北科大、东北大学等高校和宝马、奔驰等用户合作,构建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一流用户相互协同的联合研发平台,稳步推进产业链新材料应用、绿色低碳等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让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同时,与浙江豪环、日上集团等龙头用户和优秀供应商成立5个联合研发中心,研制高端精冲钢等产品,打破国外封锁,实现行业引领。

产品一流是首钢京唐的目标定位。技术创新输出的就是产品。首钢京唐坚持以创新驱动精品战略、追求极优产品,牢牢把握市场需求结构性变化中的机遇与挑战,明确发展高端产品的方向和目标,极优配置研发资源,推动“长板更长、优势更优”。

2024年,确定锌铝镁整车用钢、中高碳特殊钢等7类产品重点任务。瞄准锌铝镁镀层汽车板耐蚀性高、摩擦系数低等优点,在控制表面形态等关键技术上发力,锌铝镁外板全年预计同比增长86%。与龙头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平台,冷轧中高碳特殊钢供货同比增长60%。通过解决中厚板极限薄规格板形、超厚规格强韧性等问题,实现陆地罐用9Ni钢稳定供货4995吨。为填补OLED掩膜板用宽规格因瓦合金国内空白,联合北冶,在轧制、酸洗、热处理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持续打造镀锡板的综合竞争优势,自主开发、快速攻克镀锡产线71钝化技术,产品通过龙头企业昇兴和嘉美测试。

创新,是流淌在首钢人血液里的基因。首钢京唐高度重视全员创新,通过加强学习培训、思维锻炼和实践养成,提升干部职工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质,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24年,广大干部职工输出改善亮点、提案、课题4万余项,改善参与度同比提升6.8%,职工投身创新的劲头越来越足。

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平台作用,结合“一引领两融合”群众性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创新课题立项工作,围绕年度重点任务目标精心制定立项课题,同时将降本增效作为重点课题项纳入年度项目管理,不断提升创新工作室在经营生产解难题中的作用。2024年,首钢京唐60个创新工作室共提报课题449项。

数字转型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当今,智慧企业的建设让企业管理更加精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助力企业精准把握市场需求,提高运营效率。数字化模式不仅成为企业运行的常态,更在不断优化升级,进一步突破时空限制。

2024年,首钢京唐加快推进智能化建设。以“效益、效率、价值”为目标,围绕智能制造能力提升,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体系建设。持续增强基础保障,优化智能制造数据和平台标准,推进全域5G平台覆盖,拓展数据安全和工控安全防护能力,强化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

——融合各业务领域,持续打造智能场景,开发“钢—轧”界面相关智能模型,实现界面高效衔接;建设镀锌智能产线,2230镀锌集控及智能化项目通过极致自动化,降低现场操作职工劳动强度。通过数字孪生、能源深度分析、关键设备监控等系统提升综合管控能力,建成六合一操作室,具备实现集中操作和全要素监控的条件,并基于超融合技术建成冷轧数据中心;

——完成无人仓储及智能物流管控项目;

——完善人力和文件管理系统智能应用,提升运营管理效能。聚焦一体化智能管控计划平台和AI技术优化过程控制模型两个方向,加快技术攻关和瓶颈突破。

数字化工业从制造转向“智造”。2024年10月,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23年钢铁行业“数字领航”企业名单,共有两家单位获评,首钢京唐榜上有名。2024年11月,首钢京唐入选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5G工厂名录》,成为该名录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11家入选单位之一……

首钢京唐按照国资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的总要求,落实首钢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聚焦培育和发展钢铁新质生产力,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通过5G、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赋予传统装备新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加速装备智能化,打造智能产线,夯实新质生产力基础,创新作业模式。以数据要素为驱动,深化智能运营,解锁智能决策,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打造多专业、跨工序的一体化业务管控新模式,深化全工序的精益化生产、全业务的精细化管理。工业机器人、智能工厂、大数据应用平台、5G应用探索等示范性、标志性成果纷纷落地。完成行业首例轻量核心网下沉,实现5G商网和专网共用。参与钢铁行业5G等相关标准编制,开展重复作业替代,聚焦3D岗位,累计建设智能机器人116台套,陆续建成智能排程等40个智能化应用场景。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设备、人员、车辆、货品信息的全量、全程、动态精准跟踪和信息闭环,实现了物流一体化智能调度与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整体物流效率提升15.2个百分点。

工厂的数字化是在自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生产高效运行、员工人身安全。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首钢京唐开展MCCR、中厚板、2230冷轧智能产线建设,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

在钢轧部炼钢作业区主控室的大屏上,硕大的模拟炼钢转炉冶炼动态图像格外醒目。在这个数字生成的动态冶炼画面里,虚拟钢水在不停地翻滚着,中间的一根氧枪底端模拟冶炼过程在炉内发出着耀眼的白光……这是转炉内实时吹氧的状态。在虚拟转炉的左右两侧,“转炉信息”“烟气信息”“副枪信息”“冶炼信息”“辅料信息”……各种炼钢参数在不停地变化着。这就是首钢京唐钢轧部的“首钢京唐转炉数字孪生系统”。该技术将可视化和数字孪生技术进行融合应用,通过影像实时反馈,使工艺过程透明化,并自动进行过程控制,通过采用机械视觉代替人眼,控制转炉与渣车的联动,保证了出渣的安全和效率。岗位人员不需要再到现场,利用这套系统就能自动识别生产所处阶段,将画面直接模拟到显示屏,大大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破解了钢铁流程共性技术瓶颈难题。2024年2月份,迎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之际,新华社、《工人日报》等多家媒体记者深入首钢京唐钢轧部炼钢作业区一线,他们对这里“数字孪生”炼钢技术很感兴趣,纷纷围着现场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推动数字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数字化、信息化带动管理提升,以智能引领制造升级,首钢京唐在打造智能化工厂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在中厚板事业部新建成的集控中心,4300毫米产线利用3D仿真技术呈现出实时立体现场生产效果。各种设备运行情况、工艺参数直观、立体、全方位地展现在大屏上。据了解,这项技术将3D仿真技术(主要是三维可视化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移入MES,板材加热、粗轧、精轧、冷却、剪切等实际生产现场立体展现,丰富和完善了MES的功能应用,实现了企业生产过程的实时可视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厂管理的精度和深度。

近年来,首钢京唐加快培育和发展以提升数字化能力为重要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坚持战略引领、数据驱动、业务主导、持续改进,准确及时把握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切实提升运营管理效率效益。建设MCCR智能工厂,成为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构建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压减运输车辆60台,厂内运输费用同比降低10%……

绿色制造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深入人心。在钢铁行业的发展浪潮中,绿色制造正成为钢铁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首钢京唐始终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深挖能效潜力,积极落实“双碳”规划,保持环保引领地位,打造绿色制造新优势。

如今,在首钢京唐,绿色理念贯穿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从原料采购到生产过程,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大显身手。应用新型工艺,大幅减少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

2024年,首钢京唐完善极致能效管理运行机制。减消耗、提效率,持续激发绿色动力。首钢京唐持续深化管理创新,抓紧抓实全流程能源管控,紧密做好工序协同,强化界面管控,对能耗重点指标实施T级管理,循环提升能效水平。

——持续深化用水,循环高效利用。水系统“量—质”精细化管理,精细化做好“串级”用水和废水梯级利用,用水效率大幅提升。冷轧、钢轧、中厚板工序净环水浓缩倍率持续提升,稳定达到3倍以上。2024年,首钢京唐再次获得工信部“水效领跑者”企业、2024年度河北省节水标杆企业。

——严细把控节能系统性、整体性,不断推进能源综合管理由节能向合理用能转变,发动全员紧盯生产全流程,从管理、工艺、技术等方面共挖潜节电措施99项,精细化做好节电工作。通过实施炼钢二次除尘风机变频改造、优化1580产线主电机风机启动程序等措施,全年实现节电4000多万千瓦时。压缩空气系统通过实施分级供应、优化管路,电耗同比降低0.006千瓦时/立方米,低于一级能效站的标准。

——持续强化界面管理,系统统筹钢铁制造流程中“铁—钢—轧”关键界面,运用“随需而应”的管理思路,紧密结合生产计划目标,强化专业联动,优化工序资源,使各工序做到一致性协作,降低界面损失,发挥最大价值。2024年前三季度,京唐铁钢界面始终保持低在途顺稳运行,铁水进站温度同比提高8℃,节能效果显著。

首钢京唐积极适应发展形势,利用钢协T50技术清单,结合自身实际,做到极致能效技术应配尽配,技术应用率达到75%。除T50技术外,还深挖节能潜力,持续推进高炉工序采用热风炉外均压技术、大球比、高富氧冶炼攻关;焦化工序采用凝结水回收技术、蒸汽乏汽回收技术等;转炉工序采用汽化系统保温改造、转炉智能炼钢等技术。2023年至今,三大重点工序能耗全面稳定达到标杆水平,吨钢能耗、电耗、耗新水等重点指标多次打破纪录。被评为2023年度河北省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优势企业和绿色发展优势企业、2024年度河北省第二届节能减排领域改进和创新活动优秀单位。烧结工序获评钢铁行业能效“领跑者”称号,实现首钢集团在此项荣誉中“零”的突破。2024年12月4日,在2024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大会上,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重点大型耗能钢铁生产设备节能降耗对标竞赛结果,首钢京唐2号烧结机荣获“冠军炉”称号。

2024年,首钢京唐加快“双碳”规划推进步伐。始终坚持系统思维,致力于低碳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结合用户对产品质量和低碳排放的需求,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绿色产品。以国家“双碳”政策和首钢集团“双碳”中长期规划为宗旨,聚焦高效制造、高品质制造、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突破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低碳优势产品研发,加速打造绿色低碳技术核心竞争力。

顺利完成转炉单工序50%以上大废钢比汽车板IF钢7炉连浇生产,在长流程工艺低碳炼钢技术上再次取得新突破,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供沃尔沃首卷50%大废钢比汽车侧围外板成功下线,沃尔沃总部计划在全球首发。参与《绿色低碳冷轧和热镀钢板及钢带》企业标准编制,完成《转底炉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钢铁行业绿色园区评价导则》等行业标准编制和报批。截至目前,完成了热基锌铝镁、冷基锌铝镁、彩涂、上汽大众产品碳足迹第三方核查及证书发布。

减排降碳多管齐下探新路。2024年11月20日,首钢京唐一期光伏发电项目投产并网,此举每年可产绿色电力约2400万千瓦时,节约标煤0.7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5万吨;积极推进转炉煤气二氧化碳捕集项目,100立方米/小时高炉煤气捕捉二氧化碳中试项目正式开始实验……

2024年9月2日,首钢京唐被评为“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成为钢铁行业首批获得的企业。首钢京唐积极落实“十四五”规划和“双碳”目标要求,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行稳致远。

2024年,首钢京唐绿色环保引领新变革。对环境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首钢京唐持续探索钢铁多污染物深度治理路径,推进实施高质量的超低排放改造,筑牢环境安全底线,在地区和行业内展现了良好的企业风貌和社会责任。

在环境改善方面,加快推进环保工作从投资治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利用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手段,以智能制造为驱动向生产经营各端点发力,解决经营生产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管理效能。搭建基于DCS环保监控平台和无组织管控治一体化平台的智能环保管控系统,实现了实时、动态、互动、融合的环保监控信息采集、传递和处理,为环保科学精准管控提供了信息化支撑,有效提升了公司环保管理效力和水平。2024年,顺利完成环保新A级企业现场评估,全流程环保管理工作得到核查组专家的一致认可。

聚焦绿色运输,引入先进的物流管理,合理规划和实施倒运、存储、装卸、吊运、配载、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降低物流对环境影响。同时,加快发展绿色清洁能源,实施新能源车辆置换工程,先后建设了42台新能源重卡、10台客运大巴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充电桩,可满足每天400多辆新能源重卡充电,实现厂内倒运车辆新能源绿色升级。现在,首钢京唐清洁运输比例达到了92%,遥遥领先行业。

深入践行“无废”理念,按照“依法合规、全量处置、效益最大”原则,坚持“减量、资源、增值、引领”管理理念,推进“无废”生产方式,积极打造钢铁行业固废梯级利用内部消纳无废模式。2024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典型案例,首钢京唐成功入选钢铁行业“无废企业”典型案例(全国仅两家)。

正是绿色制造的深入推进,让首钢京唐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越走越稳,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为整个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


公司声明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