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竞逐“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2-10-28 16:58:05

10.28.jpg

回首十年,首钢赓续奋进、笃行不怠,坚持聚焦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本结构,在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产业、静态交通等领域加快培育,创新驱动业态之变,激发新业态动能,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实力,首钢产业发展新姿不断涌现。

唱响绿色主旋律

近年来,首钢把发展环境产业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推动转型发展、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中大力推进,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就是首钢发展绿色产业实践中的一个重大成果。

——变废为宝,成为绿色发展典范

从首钢北京园区出发,往西20多公里外的门头沟潭柘寺镇,首钢环境公司建成当时世界上单体一次投运规模较大的垃圾发电厂——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可处理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1/8。目前,项目年处理生活垃圾能达到100万吨,单日处理垃圾3000吨,主要处理门头沟区、石景山区全部的垃圾以及丰台等其他区域的部分垃圾。每年发电3.8亿千瓦时以上,可以满足北京市近2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生产产生的蒸汽向周边居民供热最大供热量112MW,能为100万平方米小区供暖。

民有所呼,党有所应,企有所为。作为北京市政府的重大民生工程,鲁家山垃圾焚烧厂坚持“紧凑、节能、环保、先进”的布局原则,项目设计“首次使用机械式蒸汽再压缩蒸发器技术,实现全厂废水零排放”“首次使用空冷技术,与传统水冷相比节水80%”“首次使用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实现热电联产”等技术实现各项环保指标全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项目极大缓解了城市垃圾处理的压力,成为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有力支撑,真正成为支持城市公共事业发展和服务百姓的绿色产业。

首钢利用自身优势,抢抓机遇,积极开拓新市场,将“神奇”复制推广落地。山西省长治市主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是首钢集团发挥品牌优势和整体协同效应,在北京地区以外发展环保产业的示范工程,也是首钢环境产业第一个走出去复制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作为山西省长治市的重点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该项目极大缓解长治市生活垃圾处理压力,改善提升环境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受到山西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多年来,首钢环境凭借多年环保领域实践经验,通过继承与聚焦,进一步丰富已形成的业态内涵、扩大产业外延,构建起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城市固废资源化处置、环境工程及服务三个产业板块发展模式。

——城市资源固废资源化处置生产规模和效益不断攀升,建成投产北京市示范生产线——首钢石景山区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项目;建成投产首钢通州区原位模块化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项目,再生产品成功应用于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国家速滑馆、首钢滑雪大跳台等200余项工程建设。

——环境工程及服务加快拓展,建成年处理能力18万吨钢铁冶金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热脱附修复示范项目;建成可移动式电磁波修复有机类土壤示范项目,形成原、异位热脱附,电磁波和水泥窑协同处置等多项技术应用于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的“首钢模式”。开展烟气脱硫、脱硝、脱白、除尘等冶金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服务于各大钢铁企业,脱硫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市场化运作环境监测中心,与北京等多省市企事业单位建立服务合约,检测能力涵盖废水、废气、土壤等100余项。

首钢环境积极承担并参与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多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多项成果获奖;主持或参编多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技术指南;在生活垃圾焚烧、厨余垃圾处理、建筑垃圾处理、污染土壤修复及烟气治理方面形成系列科技成果,获得多项专利技术;建成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验室,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证书(CNAS);挂牌成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首钢环境拥有4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获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

变废为宝,利国利民。首钢持续释放创新活力,加快环保产业培育,不断拓宽环保新领域,站在循环绿色产业链的最前沿,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保护环境服务城市开辟了一条突围之路,为城市改善环境质量作出贡献,成为中国钢铁企业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打造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典范。

——金融服务实体,助力“双碳”进程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首钢环保产业形成转型发展的新亮点。为配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方针和政策,首钢在产业转型中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扛起国企社会职责,紧紧把握REITs机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资本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2021年6月2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大厅钟声响起,代码为180801的“中航首钢绿能REIT”上市交易。中国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REITs市场迈入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首钢乘风起航,搭上公募REITs头班车。

公募REITs是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融资机制的一项重大创新,首钢围绕参与REITs项目试点,高度重视、统筹谋划,抢抓机遇、协同推进,积极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机制。作为全国首批、首单垃圾处理公募REITs产品,中航首钢绿能REIT从发起成立之始,目的就是服务国家战略,助力盘活存量资产,服务城市百姓,树立了绿色环保产业的行业标杆。

首钢基金作为集团产融结合板块的主力军,在推进试点工作中,与环境公司紧抓REITs机遇,积极进行项目对接,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推动首钢绿能公募REITs上市。4月2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受理全国首批4家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首钢基金团队主导的首钢鲁家山生物质能源项目跻身其中,成为全国首个固废处理类资产试点项目;5月31日,代码为180801的中航首钢生物质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首钢绿能)正式发行;6月21日,“首钢绿能”作为国家首批9只公募REITs之一成功上市。

就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首钢基金与中国人寿联合发起成立北京首只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基金以“精准投资+精益运营”为理念,并购底层基础设施项目,通过运营管理、提质增效等平台化运作,最终通过发行基础设施公募REITs的形式,从而推动北京市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并为北京市基础设施公募REITs全产业链聚集发展提供样板。

——褐土变金山,砂山成青山

首钢矿业依矿而建,因矿而兴。60余年的矿石开采、矿业开发,矿山人在累计生产铁精粉2亿多吨的同时,因采矿剥岩、选矿甩尾而产生的“废弃物”高达近20亿吨。伴随矿山接续生产,每年“废弃物”新增量多达3000余万吨。

“所谓‘废弃物’,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十三五”以来,矿山人坚持政策导向、市场导向、高质量发展导向的自觉引航,坚持传承和发扬首钢精神的自信力行,通过认真梳理矿山禀赋条件,以多年矿石开采积攒形成的“砂山石山”巨量“资源”为依托,先后利用矿石在线生产流程抛废工艺,建成大石河、水厂、杏山铁矿三条绿色建材附属产线,利用大石河铁矿二马、裴庄停产采区废土石堆料,建成两条绿色建材独立产线,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产能迅捷达到和超过1300万吨/年。截至2020年底,资源综合利用产线累计生产销售砂石骨料绿色建材2142万吨,回收铁精粉原矿超百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3亿元。并以此为牵引拉动,助力矿山铁路年运总量由2500万吨向5000万吨极致翻番,呈现出以产育产、产产融合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十年来,首钢矿业成功唤醒“砂山石山”这些沉睡“资源”的资源价值,千万吨级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发展产业跃然而起。从之前受制于“地材”销售半径的市场局限,到今天公路、铁路、水路联运“破题”产品直抵京津冀鲁长三角市场的持续突破;从之前存量增量付费支出的“负资产”,到今天回收加工再利用的“正效益”,曾经的“砂山石山”正以“金山银山”的绿色变身、绿色赋能,协奏共鸣起首钢矿业第三次大发展的激扬号角,成为矿山矿产主业做优做强的有力战略支撑,成为矿山运输物流运输产业提速提效的高效协同平台,成为新时期首钢城市服务转型的鲜活“名片”,成为新时期首钢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南的生动案例。

——着眼未来,大力发展“绿色”住宅

作为绿色建筑的主要代表,钢结构住宅可以实现“轻快好省”,即具备自重轻、建设速度快、性能好、节能、节材、节水、节地、抗震等优异性能,是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小的建筑结构之一。“首钢装配式建筑研发展示基地”,坐落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南路,占地1.2万平方米,集合产品研发、技术实验、工艺展示、BIM技术应用、产品推广诸多功能于一身。

“十三五”以来,首钢建设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要求,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发展“城市综合服务商”为契机,大力推进钢结构住宅研发与建设,积极打造钢结构部品部件和PC部品部件生产基地,致力成为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引领者、建筑工业化的示范者、绿色建筑的推广者。

随着社会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钢结构住宅等装配式建筑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与推广。装配式建筑具备了诸多优势,契合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绿色环保的追求,已经逐渐成为新时期建筑的发展方向,也是首钢建筑业着力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能力”的拳头产品。

早在2013年,首钢建设就以EPC模式建设完成门头沟铅丝厂保障房项目,是北京市第一栋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并取得了发明专利两项。首钢铸造村4号、7号楼项目被列为北京市住宅产业化试点工程,项目研发的“工具式安全防护、定位系统”“自密实砼工法”均为业内首创。

首钢建设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形成了技术研发、施工建设、部品部件制造与供应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在砼预制构件装配施工及钢结构住宅装配式施工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组织经验。参与了“北京市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施工规范”的制定,确立了引领地位,并将优势不断向北京周边装配式住宅施工市场延伸。在天津、沧州等地不断中标新项目,目前已累计建成装配式建筑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助力建筑行业节能降碳。

绘就智慧停车全景图

十年来,首钢积极在城市综合服务业领域谋划布局,大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创新性地打造城市静态交通产业生态链,在进军停车领域过程中呈多点开花之势,为北京和全国其他城市解决停车难问题作出突出贡献。

——成为国内最大机场停车楼运营商

2020年6月5日,首钢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首长国际更名为“首程控股有限公司”。作为首批于香港上市的红筹股之一,“首程控股”的更名展现了首钢坚定转型停车资产经营管理和城市更新基金业务的决心,首程控股成功转型的背后,也是股东首钢基金信心的体现。

首钢进军静态交通充分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治、进”的总体要求,实现了国家支持政策、市场化政策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相结合,以全新面貌打造“首钢服务、首钢品牌、首钢创造”。这其中,首钢基金通过拓展产业新领域、探索运作新模式、开创服务新举措,使产融结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国家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首个落地的重大项目,被誉为首都的“新国门”。“首程控股”在60多家企业参与的竞标中,以商务和技术分“双冠”的优异成绩,成功中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项目的经营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项目是我国机场停车领域首个PPP项目,也是首个由产业基金牵头的基础设施PPP项目。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项目,是首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国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作用的重要举措,也是首钢向城市综合服务商转型的有力落实。

“中国停车第一股”首程控股,积极布局城市静态交通产业,聚焦停车管理业务,建立和不断优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业务体系,提高运营服务强化轻资产运营模式能力,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提质增效,积极拓展业务规模,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上海、成都、贵阳、西安等重点城市同步发力的市场格局,停车业务遍布京津冀、东南、成渝、大湾区等四个重点区域,签约车位达20万个,运营大兴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和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等10个停车楼项目近百个停车场,真正成为国内交通枢纽类停车项目的龙头企业。

——静态交通为民生布局

作为首钢转型发展、进军静态交通领域的“一颗新星”,首钢城运持续保持公交立体停车领域领跑者地位,持续做优、做强公交机械立体车库产品,打开了产业发展的新通途。

在首钢“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的发展战略框架下,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首钢城市运营业务,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首钢城运公司应运而生,通过创新驱动、持续研发满足不同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打造低成本、高效率、模块化、智能化的城市静态交通创新发展之路。

二通厂公交立体停车楼机械车库是首钢集团自主研发,拥有28项国家专利的全国首个公交立体停车楼机械车库项目,也是北京市重点工程项目。作为全国首个公交立体停车楼机械车库,此项目对缓解场站土地资源紧张,整合公交资源、提高运营效率、解决全国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具有里程碑意义,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样本,将成为北京乃至全国公交立体停车楼的标杆工程。

继国内首个公交立体停车楼项目之后,首钢城运还承接了明月湾、回龙观、乌鲁木齐等多个公交立体停车楼项目,形成多项技术储备,成为公交立体车库产品端的领航者。

与此同时,首钢城运打造的全国首个智能车吧亮相雄安,为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自主研发制造的北京首例自行车立体车库上线。首钢城运作为立体自行车库全新行业领域的领军企业,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和城市服务力度,为城市绿色交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目前,首钢城运已取得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PPY—GJ型三层及以下平面移动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许可证,成为国内首家研发制造公交车等大型车辆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的企业。具备六大系列十三种机械式立体车库、两种公交智能立体车库及自行车立体车库的设计与制造能力,致力于为解决城市停车难提供智能化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围绕服务城市发展,首钢城运强化智能停车项目承揽和建设工作,积极做好北京冬奥服务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奥运项目立体车库建设。冬奥张家口、首钢滑雪大跳台立体智慧停车项目和北京明月湾公交智能立体车库等,得到学习强国北京学习平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首都建设报》等媒体的广泛报道。

“十三五”以来,首钢城运实现北京市公交立体车库改造项目100%承揽,积极推进其他城市公交立体车库项目市场开发,同时完成多项专利申报。承担编制《客车用机械式停车设备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申请主编制《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停车设备》行业标准,参编“浙江制造”标准1623—2020《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设备》等多项团标。

蓄力勃发、谋划长远。站在新起点,首钢将继续深耕静态停车领域,为市民创造安全、便捷、舒适的停车空间,改善区域静态交通环境,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准。未来也将不断推出新的停车运营产品,进一步聚焦停车领域,完善运营体系,实现管理模式可复制可推广,成为首钢转型发展的成功范例。

创新激发创造活力

十年来,首钢砥砺奋进,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努力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作贡献。

——助力两项大国重器制造取得突破

航空发动机及重型燃气轮机(两机)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是世界公认的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制造2025”重点突破和发展的大国重器,被列在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要实施的100项重点任务之首。

首钢作为百年国企不负重托,助力两项大国重器制造取得突破。“两机”重大专项启动以来,作为国内重要的特种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首钢北冶公司积极参与基础研究、材料研制、产业体系建设等工作,承担了多项重要材料研制。

航空发动机被称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燃气轮机则是继蒸汽轮机、内燃机之后的新一代动力装置,主要应用于电力、船舶、制造业等众多领域。由于“两机”材料制造工艺极其复杂,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独立研制。

首钢以国企之名,承重任在肩,扎实推进航空发动机及重型燃气轮机重大专项材料研发。首钢北冶公司成功研发出铸造高温母合金、变形高温合金、高温刷丝密封、高端焊接等特种材料,可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动力部件、控制系统等制造。同时,在重型燃气轮机叶片首批材料项目攻关中,成功研发出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的钴基高温母合金、镍基高温母合金样品材料,为我国重型燃气轮机的国产化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产业加速发展,未来打破巨头垄断进入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每一块钢铁里,都隐藏着一个国家兴衰的秘密。植根于首钢的创新沃土,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首钢北冶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配套生产的多种型号特种合金带材产品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经过火箭飞行试验验证,满足飞行使用要求,助力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多项高精尖产品解决“卡脖子”

在北京昌平南沙河畔、富生路旁,坐落着一家毫不显山露水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首钢吉泰安新材料公司。其核心业务为高端电热合金材料,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电热合金行业之领军企业,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高新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及国家级“产学研”创新示范单位。

十年来,首钢吉泰安以强烈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科技创新,展现出钢铁材料高新科技企业的巨大潜力和活力,获评“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继2016年研制出含铅圆珠笔头用超易切削不锈钢丝材料后,首钢吉泰安又成功研发出环保型无铅圆珠笔头用超易切削新一代不锈钢材料,“圆珠笔头用无铅超易切削不锈钢丝”科技成果获得5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再次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高端电热电阻合金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销售5963吨,销售总额38375.6万元,占据国内电热合金中高温材料80%以上的市场份额。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铁铬铝合金及其生产技术,经北京金属学会专家评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项科技成果主要应用于光伏发电、储能、城市清洁供热等,更契合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方向,能够有效促进节能减碳,解决同类进口电热材料卡脖子、价格贵、供货不及时等问题,同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

——自主研发的铁铬铝合金电热丝,成功应用在北京2022冬奥会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及周边清洁供热设施中,“首钢钢花”牌高质量电热蓄能材料助力“绿色冬奥”,被新华网、《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首钢钢花”系列高温材料品牌在国内电热合金高端需求领域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同行中稳居领先地位,得到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

——直径0.01毫米“蚕丝钢”。“蚕丝钢”是一种高性能铁铬铝纤维丝,适用于燃气锅炉行业,既能保证燃烧工况下的均匀温度分布,又对抑制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排放、促进充分燃烧具有良好效果,解决了国产燃烧器行业基础材料关键技术瓶颈难题。首钢吉泰安“蚕丝钢”技术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品取得产业化成功,打破国外进口材料的垄断地位,提升国内铁铬铝纤维及其燃烧器制品的国际竞争力。

“为国争光”从不是一句口号,是首钢吉泰安的真实写照。首钢吉泰安围绕具有重大工程应用背景的核心材料进行科技攻关,一次次解决“卡脖子”难题,成功替代进口材料,展示了“首钢智造”的非凡实力。以突破国外技术壁垒、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为重点方向,进一步做精做优“首钢钢花”品牌高性能电热合金产品,首钢吉泰安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奋勇前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张饲料原料新产品证书

2020年11月19日,《2021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发布,首钢朗泽全资子公司北京首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新型饲料原料“乙醇梭菌蛋白”成功入选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成果,排名新产品类第一,为解决进口大豆蛋白饲料的“卡脖子”问题提供了国之利器,也有望成为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和工业流程绿色再造的国之重器,社会意义重大。

该成果突破了乙醇梭菌蛋白生物合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克了天然蛋白质植物合成在资源、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中国饲用蛋白原料对外依存度长期保持在80%以上、大豆进口最高年份超过1亿吨的大背景下,对弥补中国农业短板及促进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具有深远意义。基于研究成果及其创新性,其产品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颁发的新产品证书——新饲证(2021)01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张饲料原料新产品证书。

首钢朗泽实现了全球首次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一步合成,完成了从“0到1”的自主创新。这是一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产品,是迄今国际上发现的最高效生物固碳/固氮生产模式,首钢朗泽也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单位。荣获国家科技部首届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绿色技术优胜奖,获得“第六届国际创蓝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国际合作奖”;入选国家工信部工业领域二十大低碳技术;新型饲料蛋白被评为2021年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成果新产品第一名。并作为碳中和领域代表,参加了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首钢朗泽公司工业尾气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项目分别落地广东、宁夏、内蒙古、贵州等。

十年来,首钢拓辟新域的脚步从未停歇。在首钢百年的发展历史中,曾在钢铁领域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辉煌。如今重装上阵、聚焦发展,在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产业、静态交通等领域翼展长空、继续奉献。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这十年,首钢抢抓机遇,在变局中奋进,在改革创新的大潮中立足。首钢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型国企始终是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引领者,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赋予企业新的活力。首钢正在全新的赛道上,以“首钢新姿”留下更具特色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