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轮子”转起来效率效益提上来 ——首钢京唐产线效能提升一线采访侧记
发布时间:2022-06-13 17:29:29“聚焦自身问题和短板,发起反复冲锋,凝聚持续前进力量。”京唐公司结合自身实际,按照集团要求,坚持对标一流、坚持极低成本管理,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提升全流程效率,生产、技术、设备“三个轮子”协同向前,为京唐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京唐融媒体采访团队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中厚板事业部、钢轧作业部两个单位进行了一线采访,从中了解他们立足实际、提升工序效率、实现高效运行的做法。
把握“生产”主动轮
持续改进、持续提升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永恒主题。今年以来,京唐从实际出发,优化产线分工,强化工序协同,拓展系统生产能力。钢—轧界面注重热卷、冷硬、镀锌、退火等资源协同,拓展联合接单能力,提高产线专线化生产水平和坯材资源有效利用率,保证生产效率最大化。
记者在中厚板事业部采访中了解到,该部认真贯彻两级公司决策部署,秉承“精细苛求,追求极致”的工作理念,转变思想,坚持把聚焦短板作为加快进步的最大潜力点,围绕加快产线提速、产品提质的步伐,全力构建高效生产组织模式,实现生产全面上水平,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多效益。他们通过实施“集中生产集中停”的全新生产组织模式,从以前干满整月完成到如今提前几天完成生产任务。不但为强化设备赢得了时间,更为进一步挖掘提产潜力做出了积极尝试。今年1至5月份,产品单利的大幅提升,各项技经指标的持续攀升,让中厚板事业部职工更加坚定了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市场竞争残酷,即使指标领先也随时面临着被赶超的危险。我们的指标与先进企业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要追赶先进,就要拿出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行动,步子要迈得再大一些!”中厚板事业部生产技术室主任刘鑫感慨地说,“只有有了‘三步并做两步走,两步并做一步行’的干劲儿,才能追得上。这几个月中厚板的变化是真大,最重要的就是思想上的转变。”“成材率四月份创出了产线的最好水平。说‘最好’,其实是跟自己比。跟标杆单位比,差距依然很明显。”
在京唐各产线生产中,控制难度最大的世界首条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MCCR,竟在京唐人手里激发出了巨大潜力。钢轧作业部结合产线特点,制定了稳定高效的生产运行方案。各作业区、职能科室将生产任务分解到岗。他们将排产计划精确到分、到秒,从备料到大型工具准备,从生产过程控制到工艺优化衔接,再到每一块钢坯的“零缺陷”验收,乃至将交接班衔接、品种切换、钢坯运输等一切影响生产和质量的因素和环节都进行统筹规划,将精细化生产组织措施落实落细。“连续的生产运行状态,不仅是管理的目标,也是MCCR产线全无头连续轧制的必要保障。”钢轧作业部MCCR作业区轧机班长杨春涛说。据了解,围绕生产顺稳,开始采取的一些传统热轧产线管理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为此,在钢轧作业部积极建立系统性思维,从全流程视角生产上考虑问题,组织开展了铸机下表面划伤、炉内镰刀弯、轧机精度间隙开轧水给定等一系列专项攻关。攻关过程中,操作、设备、电气、控制多元协同,打破固有思维,加速了攻关进程,保障了实施效果。解决生产顺稳问题,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避免了“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发生。3月份,MCCR月产量突破设计水平达到了19.03万吨,多种极限规格新品种开发抢占了高端市场,产量效益实现双突破。
生产效率是企业发展质量的核心表现。把握生产的主动性,就要从生产组织这个源头开始,逐一细化优化完善,只有把每个细节和影响因素都充分考虑到,才能知道如何协同、怎样联动,更加充分地提升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达到高效生产的目的。
强化“技术”驱动轮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推动高效生产进程中,京唐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着力深化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推动智能化赋能发展,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积极发挥一、二期高效协同的优势和各类创新主体的协同联动,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中厚板高级别品种钢生产比例显著增加。生产初期的性能和板形质量出现了波动,给产线稳定生产和产品质量稳定带来了隐患,也对钢板水冷及板形控制提出了新要求。
新的要求无形中赋予了新的使命。在中厚板事业部田鹏创新工作室记者看到,在田鹏的带领下团队正在潜心钻研。他们提出了水冷均匀性控制和规范矫直方法两个主攻方向,各专业协同攻关,通过优化水冷矫直过钢通道管理,喷水均匀性及残余水控制进一步改善;通过拓展超快冷工艺应用范围,使得超快冷工艺的应用比例从5%提高到23%,品种钢终冷温度命中率从87%提高到96%;通过规范矫直方法,充分发挥出预矫直机、热矫直机及温矫直机的作用,使得板形一次合格率从93%提高到97%,进一步提升了中厚板产线的过程控制水平,保证了管线钢、桥梁钢、高强钢、风电钢等系列品种钢的高效高质生产。
“一线技术创新不在于它的新颖性,关键是要体现它给生产所带来的价值。就拿钢板水冷均匀性控制和钢板板形平直度控制来说,这两项是保证高级别品种钢高效高质生产的重中之重。我们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优化各工序细节,深入研究新工艺机理,通过学习相关文献、与同行交流,深入掌握各钢厂同类型工艺的技术难点和问题点,突破了多个关键技术瓶颈,使技术层面更易操控,实用性进一步提高,这也算是一种创新。”谈到技术创新,田鹏深有感触。
“全国劳动模范荣彦明创新工作室”在首钢京唐可谓是“家喻户晓”。记者来到钢轧部MCCR作业区见到了荣彦明。“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企业就必须适应环境,掌握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通过技术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荣彦明说,“对于我们产线来说,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群策群力至关重要。就拿自动化轧钢推进来说,像粗轧尾部自动调平测试等环节,都需要多个专业进行讨论研究制定方案,但是大家时间都比较紧,不能统一时间来研究。于是我们就商量好,利用午饭或是休息时间来‘碰头’。前后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粗轧尾部自动调平等功能投用及调试,使用效果特别好,尾部跑偏甩尾大幅度降低。”
首钢京唐将创新驱动战略贯彻到技术、研发、工艺、管理全领域,立足体系、产品,持续完善创新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大创新投入。在首钢京唐,每年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始终保持在3%以上,技术创新已经覆盖现场标准化、关键技术攻关、智能化改造、科研载体平台建设等所有环节,全员创新、全系统创新格局已经形成。
稳定“设备”永动轮
在生产过程中,设备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想要真正参与市场竞争,就必须采用更加先进、更加可靠的设备来实现高质、高产、高效,进而创造出更大的效益和财富。今年,首钢京唐聚焦稳定设备状态和降低维修成本两大核心,促进设备管理综合效率提升,实现设备全寿命周期资产价值最大化。
装备大型、技术先进是首钢京唐设备的特点。在这种状况下,京唐人不断在优化设备功能上大做文章,发挥现有装备潜力,追求极致的生产效率。“‘世界首条’是装备领先、理念先进的代名词,但同时也意味着探索的路上,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记者来到钢轧作业部,MCCR作业区电气自动化点检工程师刘顺东说:“轧机的自动化程度是保障MCCR产线稳产顺产的关键,各个环节都是‘牵一发动全身’。要保证长时间高水平运行,首先要解决新产线‘全连续’和单体设备‘过保护’的问题。”面对产线压钢、堆钢的困境,刘顺东组织团队主动出击,梳理出了1000余条关键控制参数,确定了独具京唐特色的无头产线联锁保护策略。为了解决产线无头轧制下薄规格轧破堆钢问题,开发出了一键防压钢功能,实现了轧机快速变辊缝抛钢和带钢连续碎断,从自动化控制逻辑上降低了全线堆钢、压钢的风险损失。通过对传感器错误数据的准确识别,开发了关键设备状态智能判断、自动报警功能,大大降低了现场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设备系统的稳定性。经过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铸机到卷曲全流程故停同比降低了70%,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比去年同期每月可增加近300万元。
在中厚板事业部,中厚板热处理点检工程师尚永丹对记者讲出了先期设备的最大痛点:“热处理炉燃烧介质从天然气换成了混合煤气,这样从‘吃细粮变成吃粗粮’直接就‘水土不服’了。”然而想要改造升级,提升炉子设备的功能精度,在毫无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走出去”成了他们唯一的“出路”。“我们走访同类型产线,通过交流,改进方向愈见清晰,通过在管道上装置煤气过滤器,‘粗粮’细磨,问题得到了一定治理,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新换的过滤器阀门平均1分钟来回切换一次。478个阀门,每天几十万次切换,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漏气故障。”尚永丹觉得与其总跟着别人的脚步走,不如颠覆性创新,开启了自主研发烧嘴的改造。研究机理、讨论原理、实践真理,他从密封结构出发,对阀体的形状、材质进行了一系列改进,投用后稳定性大大提升,投入率从原来的80%提升到95%。
围绕设备稳定,中厚板事业部还运用自动化对设备进行优化。3500毫米产线薄规格钢板控轧时,由于无法两块套轧,以及控温轧制、单重小、轧制节奏慢严重制约了机时产量,电气自动化工程师翟世宽和工艺技术员杨子江组成主轧机提速自动化攻关团队,对轧机自动化模型进行一系列优化,钢板轧制衔接时间减少了约10秒钟,按每天轧制360块计算,可增加近1小时的轧制时间。同时,通过应用低温烧钢技术,不仅使钢坯出炉温度降低30摄氏度,中间坯待温控制时间也减少了20秒……一次次地深挖潜力、一秒秒地精细核算,部分品种及规格平均小时轧钢块数从13块提升到15块。精细苛求、追求极致的工作作风转化为了实打实的产量。今年5月份,取得实现班产、日产量连续九次刷新纪录的好成绩。
记者在截稿时了解到一组数据:
——2022年1至5月份,热轧、中厚板重点客户兑现率均达97%以上。冷系外板、重点客户兑现率完成95%以上,其中,5月份,超高强钢合同兑现率完成98.21%,刷新历史纪录;
——2022年,京唐狠抓工序协同,强化技术攻关,扎实推进产品成材率提升,1至5月份,热轧产品月均综合成材率较上年提升0.14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
——2022年,钢轧MCCR产线高效稳产迈出坚实一步。2月份,MCCR产线成功轧制0.8毫米规格带钢。3月份,钢卷产量、钢坯产量创历史最好水平。5月份,连铸机拉速达到5.7米/分钟,刷新历史纪录;
——2022年,中厚板事业部充分发挥3500毫米产线“小、快、灵”的优势,薄规格产品接单比例大幅提升。4、5月份,10毫米及以下薄规格比例分别达到34.86%、45.66%,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
“要使车子跑得快,就得给轮子勤上油。”记者在采访中感到,中厚板产线大部分是首秦搬迁过来的设备,然而他们并没有因“设备老”而裹足不前,“首选之板”是他们真挚的情怀。相比,钢轧MCCR产线也没有因为“世界首条”而畏首畏尾,“精细苛求”是他们坚定的信念。一次次的努力,换来一项项成绩;一项项成绩,汇聚起不断前行的果敢坚毅。眼中有希望,才愿意向更远处眺望;胸中有豪气,才愿意为目标竭尽全力。以钢轧、中厚板为代表的京唐各产线,正在以奔跑的加速度不断缩小与先进企业的差距,以追求极致的干劲儿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