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深处“党旗红”——首钢矿业唐首马铁矿党员带头冲锋展风采纪实
发布时间:2024-09-09 16:57:47党员刘建明正在安装实验室自动化设备。
他们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穿梭在矿业唐首马铁矿数百米地下勇闯“治水关”;他们百折不挠、奔赴一线,建模编码打败无人值守“拦路虎”;他们坚守匠心、追求极致,冲锋在赛场和现场展现“冠军风采”……他们就是活跃在首钢矿业唐首马铁矿各条战线的一线党员,他们带头冲锋,他们的故事让人深深感动。
深井滂沱闪“微光”
熟悉地采的人都知道,主溜井是连接采区和破碎系统的唯一通道,涌水治理至关重要。地下含水层分布不均匀,无明显规律,勘测难度极大,而最难的就是技术人员进入井筒寻找含水层的位置。
井筒作为下放矿石的关键通道,内部空间狭窄、光线暗淡、渗水较多,穿雨衣都不能有效隔雨,进入其中寻找含水层的工作,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时间紧、任务重、进度急,“谁下去”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先来!”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党员何海全,他已坐上吊桶,一手举伞,一手拿着探照灯。之后,他开始缓缓下降,仔细观察着周围岩性和出水点。数百米的深井中,只见一束微光打在壁上、衣服上、脸上,水光发亮,一时间竟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最终,何海全带领团队成员共勘测出含水层12个,总厚度49.19米,并绘制出井筒出水图,提出利用现有巷道泄水孔排水的方案。
在治理过程中,何海全几乎每天都盯在施工现场,尤其是去年年底,他因生病,领导让他在家休息。但心系工程的何海全在医院输完液就往回赶,大家也被他这种敬业的劲头所感动,纷纷加紧工作赶进度。在何海全的带领下,完成泄水孔施工30个,总长3439米,涌水量从11.6立方米/时降低至3立方米/时以下。像这样的“微光”在矿业唐首马铁矿每天都在闪烁,灿烂的星光点点凝聚,汇聚起唐首马铁矿强大的希望之光、胜利之光。
“拦路虎”和“领头羊”
何海全带领团队完成了主溜井涌水治理,但井下排水又成了新的“拦路虎”,如果不能及时治理,在数百米的地下作业,后果不堪设想。
现场无人化、操控集约化、管理智慧化一直都是唐首马铁矿推进智能矿山建设的目标,-218米自动排水系统就是其中一项,党员刘建明挺膺担当、组队攻关。
作为团队“领头羊”,刘建明深感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立刻着手开展工作。查资料、学工艺、摸现场,仅用6天便完成了PLC柜制图,2天完成PLC柜配盘。在地下,团队成员咬牙扛着设备穿梭于-218米水平,脚下是泥、脸上是水,浑身是汗;在地上,架梯子、爬房顶,穿山地、装PLC柜。刘建明说:“干完后,身体仿佛被抽空一样,特别想回去大睡几天。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再苦再难也要勇往直前。”
为了让设备与现场更融合,刘建明建立数学模型,编写保护程序,开发附加模块,-218米自动排水系统投入运行两周后,操作现场实现无人值守。在刘建明身后还有刘星、吴迪等人,他们都是“唐山工匠”,大家一起完成了主副井提升系统、地采5G网络铺设等,让唐首马铁矿地采处处绽放光彩。
“多面手”的“冠军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何海全、刘建明等党员的辐射影响下,一批批青工迅速成长,党员宫志成就是其中一位。
到班组的第一天,师傅们和宫志成开玩笑地说:“小伙子,大学毕业来开装载机,是不是觉得有点屈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都得有人做,大学生已经是过去式,装载机司机才是进行时。”宫志成当时倔强地回答。
心态的归零让宫志成迅速适应班组的脏活累活,各种工作都是抢着干。由于表现优秀,被推荐参加了首钢矿业职工技能竞赛。
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备考期间,宫志成每天5时起床学习理论知识,那段时间,他努力训练,像着了魔一样,装载机铲斗的每一个姿态他都了如指掌,后保险杠的每一个位置都熟记于心。比赛紧张而激烈,他一边操作,一边口中小声念叨:“3吨、3吨。”3吨是什么?3吨是装载机实操考试的标准。铲起来的矿石越接近3吨,得分就会越高。他盯着铲斗,料一点点的增加,突然拉动操作杆,2.99吨,冠军!
后来宫志成又学习了挖掘机、铲运机等设备操作,从单赛道冠军向多赛道能手转变,成为名副其实的“多面手”。3月份,班组生产紧张、人员紧缺,宫志成说:“哪里缺人我顶上。”就这样,他每天几乎是满负荷运转,锚杆台车司机缺人他去干锚杆、喷浆台车司机缺人他去干喷浆……有人问他累不累,他说:“咋不累啊,但我是党员。”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党旗红。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